创新 激活效益发展的“脉络”

发布时间:2015-03-17点击率:767

  虽然“最是一年春好处”,但煤炭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在矿井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山东兖矿集团南屯矿不断创新驱动,深挖管理潜力,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收”与“节支”并举,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提升了矿井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唱响了全矿干群戮力同心抵御市场“寒冬”的奋进曲。

  

  一场思想的“春耕”

  

  打开思想的门,才能激活发展的源。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人的思想和意志就越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他们在全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形势任务教育,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

  打开思想的“总开关”,解开桎梏发展的“扣子”是形势任务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难点所在。形势任务教育经常搞,但只有触及心灵,才能真正激发全员干劲。该矿由党委工作科牵头,精心挑选10名理论骨干组成形势任务教育宣讲团,深入到全矿各个单位区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流动小课堂”宣讲活动,与干部职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释惑。

  “2014年,多家媒体报道煤炭行业‘哀鸿遍野’,70%的企业亏损,50%的企业欠薪降薪。现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渐降缓,煤炭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市场压力非常大。”、“新常态、新趋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要我们不断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坚持落实‘三减三提’等具体措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咬紧牙关,必定会迎来崭新美好的明天”。政工人员房清将当前的市场与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一系列精神动力有效提振了全矿干部职工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当前市场形势怎么看,企业职工怎么干”这个主题已成为基层各单位职工纷纷热议的话题。“听了宣讲,我们更加认清了与矿井荣损与共的关系,也更加明确了只有立足岗位创效益、创价值才能使矿井尽快走出困境,打赢度危机、求生存、保发展的攻坚战。”供电工区职工韩洪斌深有感触地说。

  

  在变革中“瘦身强体”

  

  “我们在机构整合工作中坚持一刀削平、一步到位的原则,把机构调整前的四家单位的材料库房进行了全部整合,把工作岗位性质相同的人员也进行了整合,减少了富余人员和管理人员,目前物业管理中心仅有一名主任、一名党支部书记和四名副主任”,物业管理中心杨印平就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向笔者介绍道。

  “原先物业房产组共有7人,工作量包括房屋买卖、公有房管理、家属区零星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等等一些琐碎的工作,七个人有时忙起来捉襟见肘,现在把部分综合办、资料员等合并和我们归为为一个大家庭,结构进行了精简、富余人员进行了调整,职工们满意度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也增强了。”房产组班长蔡先锋的一席话,道出了他对改革发展后的切身体会。

  该矿积极深化落实“三减三提”内涵,认真落实公司经营评价要求,实施“大区队、大科室”管理模式,完成组织机构整合和人员调整。组织机构由100个缩减整合为45个,矿机关科室由46个减少至15个,减少副科级以上岗位17个。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采煤工作面个数由4个减少为3个,掘进工作面个数由8个减少为6个,通过优化系统,累计节支1600多万元。首套单轨吊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运输环节11处,提高了运输效率。简化生产环节,封闭巷道15900米,回撤铁路2200米、各种管材14660米,停用设备126台。规范劳动用工,清理离岗人员69人,办理退休154人,划转429人。

  

  “聚沙成塔”奏响节支最强音

  

  “爬坡过坎,唯有负重前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穷日子’的思想,深挖内潜,千方百计降成本,才能渡过难关。”矿长党委书记李树荣向全矿发出动员令。

  为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该矿注重向经营管理要效益,将生产成本管控作为节支降耗的重要渠道,抓大不放小,多条渠道合力盘活生产经营效益链。他们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挖潜的重点,不断优化成本管控体系,把生产任务、材料费等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区队,落实到班组、岗位。坚持推行“盯大控小”模式,动员广大职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深挖潜力,千方百计降成本。深入实施内部市场化,构建了产品、资金、车辆租赁、修旧利废等要素市场,形成了原煤煤流和井下运输两条链式结算链,完成3.4万种单项价格、7项市场要素综合单价测算,目前,区务大厅、结算大厅投入使用,一二级市场月清月结,三四级市场做到班清班结。同时全面实施内部市场化业绩考核,严格执行每周三内部市场化管理调度和每周六降本管控分析通报制度,确保各项经营工作平稳运行。

  该矿坚持抓好采掘节约“头步棋”,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力求从源头降本。采用梯形布置、跨采煤柱等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源,全年回采率比计划提高1个百分点。深挖资源潜力,坚持正规开采和边角回收相结合,全年回收边角煤48万吨,有效补充了矿井产量。科学优化薄煤层炮采工艺,组织完成薄煤层炮采工艺优化调整及炸药品种更换,炸药单耗降低30%,放炮时CO浓度降低了80%,溜前留煤量达到92%,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生产效率。

  

  科技开启增效“动力之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该矿以创新为驱动,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形成“每个环节都要创新、人人都要创新”的氛围,让创新成为全矿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常有废旧皮带产生,通常是回收上井当做废品材料来处理,如今,该矿把废旧皮带切割后用于井下电缆吊挂、设备设施的软连接等,替代了部分钢材的投入;以往依靠人工切割废旧皮带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管振翔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设计研发的“多条无限长”滚筒式皮带切割机,比人工切割提高50倍以上的工作效率,同时让废旧皮带更加完美归整,更好的在生产现场得到“物尽其用”;颜卫东创新工作室锚杆压直、拉直创新技术解决了一些原本不能拉直的锚杆技术难题,把拉直机泵源缸径加大至180mm,使工作效率提高了2-3倍,不仅使锚杆拉直效率、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材料成本,减少了材料消耗。

  一个“金点子”可带来一个“金效益”。该矿围绕矿井发展、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安全生产、节支降耗等难题,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小改小革等创新创效活动,将先进技术、方法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矿井安全高效、科学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效益。2014年,该矿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成果奖5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项,获得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5项,集团公司技术交流会获奖6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改造项目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