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重大创新集中攻关与鼓励全员“微创新”并举,构建常态化创新驱动体系,开辟一条提升企业精、气、神的有效路径
■ 周燕
一个网络“微信息”,为青年志愿者搭建了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的平台;一个简单的机械手装置,大大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安全系数;一部汇编了生产一线实际经验的“煤炭实用小课堂”教学片,让一个个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兖矿集团利用“微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坚持重大创新集中攻关与鼓励全员“微创新”并举,构建常态化创新驱动体系,开辟一条提升企业精、气、神的有效路径。
“微阵地”释放逆势攻坚正能量
近日,兖州煤业“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集信息发布、理论教育、学习交流等于一体,与股东、股民实现信息共享。
兖矿集团上下相继推出“微讲坛”、“微平台”、“微制度”等“微载体”,利用“微阵地”把职工群众全方位思想动态立体地连在一起,创造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引领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实现逆势下的突破发展。
“微交流”传递“大声音”,“微阵地”聚集“大能量”。各基层单位在“微”字上聚焦。东滩矿创新提出微宣讲、微解读、“十分钟”课堂等理念,为矿井逆势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合力。鲍店矿开设兖矿集团首家“道德讲堂”,运用职工身边的鲜活事例,开展小型座谈交流、事迹报告会及专题讲座。物供中心青年志愿者用“微”行动,建立爱心服务站,生活服务群。
“微阵地”带动矿区年轻人积极行动起来。兴隆庄微电影创作团队、东滩矿安全微漫团队等“草根群体”,以矿山安全生产为主基调,把原本看惯了、听惯了、学惯了的东西,以当下职工喜爱的方式演绎和表现出来,启发了职工更多的安全金点子。
“微”力无边带动转型发展
信息管理中心研发人员王斌,设计ETL程序自动抽取自动化平台中的数据时,加入一个小创新:在服务端数据分类中加入“关键词”的设置,就能对平台集成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分拣处理,在集团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移动信息化提供免维的统一数据服务,既减少了系统维护人员,又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安全生产监控服务。
今年初,集团党政班子通过密集调研,赴周边先进企业学习取经,引发新一轮“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讨论,为集团上下合力攻坚指明了方向。“必须彻底颠覆以往的思维定式和经营模式,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加快建立适应微利时代要求的生产经营模式,收获理念创新、体制变革、机制创新带来的‘改革红利’”。
东华重工公司调整战略方向,以自主研发为主线,在提升弹震筛、薄煤层液压支架等产品竞争力上实施“微创新”,保障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积极推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8米大采高液压支架研发。在服务模式上实施微创新,比如实现“井口式”服务,这个创新,实现了从单一卖产品向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变。
综机装备制修分公司支架大修厂马会生, 在ZFS6200推移千斤顶解体转配工装实施微创新,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设计的“侧护板倒面工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他还总结出一套“小、快、灵”的解体管理方法,使他们的解体工作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
“微点突破”提升扭亏增盈动力
在外行看来,通过多组特定角度的直托辊,将316工作面皮带改造成大肚子U型只是一个小改变。但对杨村矿综采面生产系统来说,有效解决了变坡点处皮带上飘、跑偏严重的问题,确保了煤炭颗粒归仓。
杨村矿王贺新带头开展“8项微创新”活动,设计综采工作面简易刮板输送机机尾推拉装置,使工作面轨道顺槽端头处三组支架相连,多点承载,均衡受力,消除了传统的溜尾端头支架易造成崩链伤人的安全隐患。
别小看这些被人称为“六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小经验)的“微创新”,这是一线职工群众无穷智慧和创造潜能凝聚和激发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兖矿集团,以一线员工的名字命名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有12个,36个不同工种、类型的矿级工作室也建立起来。也是因为员工们的创新,洗煤厂的磁选机介质回收技术得到改进,精煤产出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济三矿张磊是“微创新”中的代表,他和他的团队获得国家专利成果5项,为矿井每年节约费用达600万元。他说:“选煤厂重介车间刮板运输机运行的时候,对滑道磨损严重,我们道形成错位,增加了两个摩擦点后,延长了刮板一倍的使用寿命。这个小小的创新,每年节省刮板用量价值达到20万元。”
“不要把创新想得多么难,多么高端,只不过是在各个环节不断改良,一个个小创新叠加起来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在提及自主研发的经验时,创新大师高兴亮阐述他的“微创新”理论。高兴亮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提高了采煤机有效运行时间,每年创效达4000多万元。
在严峻的大环境影响下,依托资源优势生产传统产品的传统产业,利润已薄如刀片。想突围,必须依靠持续不断地创新源头。兖矿集团千方百计为创新团队和个人引路架桥搭台子,加速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2014年,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近80%,兖矿集团综合煤价成本每吨同比降低了100元,实现利润20亿元,兖州煤业入选2014年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和亚洲增长最快公司20强。这其中,“微创新”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