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这个中国商场玩够了的营销模式,成了奢侈品牌香奈儿的杀招。中国市场降价20%的消息一出,点燃了国人消费的热情。从北京、上海等地香奈儿门店排起的长龙看,恐怕很多顾客都并非香奈儿的初始定位人群,而是冲着“白菜价”来的。
即便是降价了两成,香奈儿的产品价格依然高高在上。而且,香奈儿在中国市场降价的同时,还提高了欧洲市场的售价。从平衡看,中国市场相应的少赚点,不会对品牌整体造成影响。
香奈儿真的少赚了?恐怕并非如此。香奈儿宣布降价后,几乎所有销售香奈儿的渠道,包括集合店、电商等纷纷跟进。这些渠道进一步拉动了香奈儿的销售。
不仅是实际的进账,近期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几乎都把香奈儿降价当成了重磅新闻,轮番轰炸着读者的视野。节省的广告费用恐怕早就填补了香奈儿降价的“损失”。
从实际效果看,香奈儿这次降价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略。别说国内品牌都在试图模仿,香奈儿的奢侈品业同行恐怕早已经坐不住了。面对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的整体降温,香奈儿找到了可行的出路。
香奈儿的这次降价值得国内商业运营者深思。有时候“退也是一种进”。以往奢侈品牌为了保证高端身价,坚持每年固定涨价。然而面对现在的不利局面,涨价的反面就是降价。这反而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其实,降价也是给消费者制造新鲜的感觉。在刚刚结束的CBA总决赛中,北京首钢如愿获得冠军。由于特殊原因,冠军T恤前面的两个字被黑胶布盖住,这引发了球迷的关注。第二天,王府井李宁专卖店排起了长队,可以肯定,这主要是北京队夺冠的功劳。但其中肯定也有消费者好奇“黑胶布下面是什么”,进而产生了购买欲望。
回到降价促销。缘何百货店的5折吸引不了消费者?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个价格依旧有水分,没有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