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里谁也别太“任性”

发布时间:2015-03-30点击率:631

  “基本上每1.45个岗位在等待一位求职者,可就业市场天天引来四五千人,结果还是有农民工没找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3月8日,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肖志强目视着熙熙攘攘的就业大厅,无奈地对记者说道。(3月19日《工人日报》)

  春节以后,一年一度的农民工离乡返城求职高峰来临,中国西部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被当地称之为每年农民工务工就业状况的“晴雨表”的成都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里,熙熙攘攘的场面自然值得关注,基本上每1.45个岗位在等待一位求职者,说明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然而,正如市场里的肖副主任所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但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没找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好理解,因为前来求职的农民工远远无法满足招工岗位的需求,1.45个岗位,只有一名农民工来求职,也就是说,每两位农民工的身边,就有一个岗位属于“虚位以待”,但仍有不少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却让我这个局外人感到奇怪。然而,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有些农民工陷入了“眼高手低”的误区。一些企业反映有些农民工对工作很挑剔,既要高薪又要“好耍”,使一些招工企业只得“招不到合适的,干脆不招。”

  应当承认,多年来用工荒的出现,为农民工的“任性”——对招工企业提出一些要求,譬如工资福利、劳动时间等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企业毕竟是个生产单位,需要有相应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完成他们需要完成的生产任务,也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付出的工资福利,需要用劳动创造的财富才能实现。因此,作为农民工,在向企业提出务工条件的时候,也得想想自己开出的条件,是否与自己提供的劳动以及可能达到的经济效益相匹配。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企业升级转型的今天,招工难与找工难并存的情况,可能会在很多地方出现,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今年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前来招聘的餐饮、建筑、制造业的企业较往年少25%至30%。而技术工人紧缺、普工相对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也会在很多行业出现。因此,农民工特别是目前还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工,在劳动市场上不能太任性,给招工企业提出过高的要求。

  当然,招工企业在劳动市场上,同样不能太“任性”。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工人的企求,理应成为企业应当担负的责任。此其一;其二,企业招工当然希望招来的工人马上就能在技术岗位上完成生产任务。

  然而,伴随着企业的升级转型,大量的技术工人从哪里来?据报道,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但其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只有三分之一,即2.74亿人中70%都是普工,虽然政府将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2000万人次,但政府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未必能完全适应每个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同样具有培养和提升农民工技能的责任。这不仅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想招马上能用的技术工人,这样的“任性”,往往只能落一个招工难、用工荒的结果。

  当然,目前农民工的流动性太大,成了一些企业不肯花工夫培训农民工,其实对有理想的年轻农民工来说,企业招工不妨与农民工签定“双向合同”:农民工在企业工作三年,企业负责培训农民工达到某项技术等级,一方面可以使有技术的农民工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能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今天的劳动市场里,谁也不能太“任性”,只有招工者和找工者大家都不任性,才能在企业里建立起最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使整个社会的劳动,得到最大的发挥,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