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欧洲酒店专家说,对一些历史悠久的酒店来说,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是其散发生命力的关键。2015年4月1日是长富宫饭店25周年的生日。25年来,长富宫饭店始终保持传统,同时又不断创新适应新常态—对老客人来说,这里永远有一份熟悉的记忆;对新客人来说,这里又不断散发着活力。
住进长富宫就像回家一样
对长富宫来说,姜先生是一位传奇的客人,在这里住了十几年,至今还住在长富宫公寓楼。“每次回国前,我只要给酒店打个电话,他们就会提前把我的物品搬进房间,并按照我的习惯收拾妥帖,丝毫不差。一进门就跟回家了一样。”他也曾经在北京其他酒店下榻过几次,“烦躁得很,什么都找不到,服务员也不明白我的意思,就赶紧又搬回来。”对姜先生来说,长富宫饭店最让人留恋的就是有很多老员工,相识了十几年,跟家人似的,“这种情感的黏合比奢华的装修更重要。”
长富宫饭店1990年开业,今年正值25周年。开业老员工至今还有80多位,而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更占40%,这在人员流动频繁的酒店圈真是难能可贵。所以,很多长富宫饭店的老客人都会说,无论什么时候来到北京,长富宫始终都在那里,永远都不会感到陌生。
常客备忘录
长富宫饭店前厅部部长助理,已经在长富宫饭店工作了20年,是一名出色的“金钥匙”,在这里一共有三位这样的“金钥匙”服务人员。在他看来,酒店服务的最高境界,一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二是无所不能—前者来自日式服务理念,而后者则是英国管家的信仰。
据他介绍,在长富宫饭店每一位员工的电脑里都有一本常客备忘录,记录他们的生日、喜好、禁忌等。“有的客人花粉过敏,我们会事先把客房里的鲜花撤掉;有的客人只喝苏打水,我们会把冰箱里的饮料全部换成苏打水;有的年长客人看不清洗漱用品的标签,曾询问过服务员,当他下次入住,会发现所有物品都备有超大字号的标签。”
“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升。有的人需要通过跳槽来实现,而长富宫饭店主动为我们搭建提升的渠道。”这里的企业制度本身就鼓励员工各种进步,除了开设日语、英语培训,还定期派送优秀员工前往日本进修,邀请英国管家协会专家前来讲课,如果员工自己修得学位,酒店还给予奖金激励。
25年来,正是这些激励制度和上升渠道,不仅留住了长富宫饭店的优秀资深员工,将创新和活力注入传统,令长富宫饭店的服务精髓一年年传承下来。 樱日餐厅菜单上没有的“炖萝卜”
对熟悉长富宫的人来说,“樱”日餐厅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25年前,这里是全北京最早的日本料理之一,主厨全部是来自日本新大谷酒店的资深料理师傅。今天,你若想吃到最地道、最传统的关西料理,仍然还要来樱日餐厅。樱日餐厅始终保持着传统,包括邀请最优秀的日本料理师傅坐镇,而且每两年替换一次。
樱日餐厅拥有北京独一无二的超低温冰箱—零下80度保证了最新鲜的口感。
不过,对日本食客来说,“樱”的动人之处却是这里的家常菜,“真正有种家乡的味道”,比如,时令松茸汤、煮蔬菜、烤鳗鱼、烤银鳕鱼等,食材貌似普通,滋味却令人沉醉。副主厨说,日本料理的精髓除了新鲜、节令,还讲究细致,将最普通的食材烹制出最极致的味道。
同样在长富宫饭店工作25年的樱日餐厅经理介绍:“25年里,菜单不断在更新,但口味的传统和正宗却是始终不变的。”在那里,同样藏着一份熟客备忘录,比如山本小姐每次预订座位,厨师就会提前准备一份炖萝卜;而宋先生专门有几道特制小菜,称之为宋氏菜谱。其实,这些菜已从新菜单撤下,却为那些老客人专门保留着。
长富宫饭店正如樱日餐厅的菜单,25年来不断的革新,但是它的传统也从未磨灭,从老员工传承的新员工,始终为所有客人保留一份“私人定制”,一份浓浓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