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的“原罪”还在平台商

发布时间:2015-04-09点击率:557

  惯常使用刷单的商家都知道,刷单就像一鸩毒药,一旦上瘾,欲罢不能。其源头首先可以追溯到电商制定的交易规则。

  以淘宝为例,2008年,在淘宝商城成立之前,淘宝上的入驻商家都是免费的,当时能够入驻淘宝商城的,都是些精挑细选的“淘宝精选商品”,这些商家除了需要缴纳数千至十几万元的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外,佣金和额外的营销服务费(广告和竞价排名等)也是阿里巴巴后来最主要的盈利来源。

  对于一个普通的网店来说,是否拥有足够的交易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交易量不仅标示了商家的品牌和财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财大气粗的客户才是淘宝最理想的客户——在集聚了将近1000万商家的这样一个网上市场,店铺的排名是否靠前(位于前三个页面之内),是否拥有足够的广告显示位置(在京东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这也被叫做“资源位”,作为与有实力商家合作的重要筹码,平台提供商有时也会以优惠价格甚至赠送给大商家),这些因素几乎决定了它们的生与死。以淘宝为例。在2008年“淘宝商城”成立之前,淘宝上的入驻商家都是免费的,当时能够入驻“淘宝商城”的,都是些精挑细选的“淘宝精选商品”,这些商家除了需要缴纳数千至十几万元的缴纳技术服务费和保证 金外,佣金和额外的营销服务费(广告和竞价排名等)也是阿里巴巴后来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对于一个普通的网店来说,是否拥有足够的交易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交易量不仅标示了商家的品牌和财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财大气粗”的大客户,才是淘宝最理想的客户——在集聚了将近1000万商家的这样一个网上跳蚤市场上,店铺的排名是否靠前(位于前三个页面之内),是否拥有足够的广告显示位置,这些因素几乎决定了店铺的生死。

  在京东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这种靠前的位置也叫做“资源位”,作为与有实力商家合作的重要筹码,平台提供商有时也会以优惠价格甚至赠送给大商家。为了挤进这前三个页面,刷单自然成为最好的选择。

  首先,比起支付高额的竞价排名费用和广告展示费用,卖家雇人刷单,成本更低,即便按照时下流行的每单5-10元计算,其预算可控,通过制造虚假销量来提升排名,性价比要比投放硬广告划算。

  另一个更具腐蚀性的原因是,刷单几乎是电商平台上公开的“潜规则”:你不刷,别家都在刷,你的排名只会越来越靠后,所能吸引到的流量越来越少,无怪乎有淘宝商家发出“不刷单等死、 刷单找死”的感慨。不刷等死是必然,而刷单被平台逮到只是个偶然事件,网店的选择可想而知。

  当然,最根本的“原罪”还是在平台提供商那里。尤其对于像天猫这样主要依赖广告费和竞价排名的平台提供商来说,对于刷单现象,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尤其是一些大商家,打也不是,爱也不是,因为它们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利润源头。结果只能是选择那些刷单交易中的不重要的中小商户进行处罚,况且连这个比例也只有可怜的2.2%。

  但从另一方面看,刷单这样的毒瘤,并非是一家上市企业的长久经营之道。2014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天猫就开始打击刷单行为。3月5日,原天猫总裁王煜磊被免职,3月9日,天猫发布新规,大幅度提升商家入驻门槛,3月24日,天猫宣布关闭26家违规店铺,过去一年中天猫甚至关停了店铺总量中将近10%的店铺,这些都显示了阿里打击刷单和假货的决心。当然这些行动力度还远远不够,毕竟这26家店铺大多数为中小商铺。

  马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假货盛行是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阿里无法承受打假的成本,但现实状况是,随着阿里从一家私人企业转变为公众公司,辅以国家更加完善和严厉的相关法规出台,阿里已经不能不正面回应这一难题,并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商务部今年4月1日公布的《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 意见稿)》就明确要求,网络平台交易“禁止经营者自行或通过他人虚构信用评价”,违法的相关平台将面临最多人民币50万元的罚款。

  长久以来,阿里一直擅长运动式营销的做法,来做大交易额,刺激股价。每一次双十一交易刷新记录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刷单做法和各种各样的虚假交易,以致于每次交易高峰之后,有的大卖家的退款率竟然高达40%,一些店铺中3个买家就有1个选择退货。此前,巴巴副总裁余伟民曾表示,“仅仅在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卖家就约有120万家, 涉及交易约5亿笔,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800万家,交易额超100亿元。职业‘炒信’买家保守统计约数万人。而这一切,仅仅是已发现的冰山一角。”

  电商业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剧变。国家层面开始推动《电子商务法》,草案可望今年出台;国家工商总局筹建的“全国电子商务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系统”将在2015年推出平台一期,刷单、假货等虚假交易行为,将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官方“检测结果披露”,而开始无处遁形。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