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总不缺乏世界关注的目光。
今年,平壤的一家超市,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这个超市的出现,西方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现代商业气息已经渐渐浸染着相对封闭的平壤。
这里主要出售服装、玩具、家具,大部分商品从中国进口,当然也有朝鲜当地生产的服装。平壤市虽然有不少综合商场,但是绝大部分是涉外商场,通常以外币结算,因此,像光复地区商业中心这种面向平壤普通市民、商品种类齐全的大型综合商场,很受市民青睐。每天前来购物的顾客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普通市民。
如同上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外资商超进入中国一样,品类齐全的商品,让中国人惊讶万分,现代的商业文化,一夜之间深入人心。而如今,这样的新风,同样开始吹进朝鲜,改变着这个封闭国度的消费习惯。
正如人们所猜测的,这家中朝合资、具有中资背景的商业中心,其经营者来自中国内蒙古,他的名字叫乔夜雷。
起于黑金
乔夜雷是谁?
1981年,乔夜雷出生于内蒙古兴和县。兴和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在内蒙古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内蒙古一批商人的发迹履历。
本世纪初,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体量不断增大,对电力、钢材和水泥等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使得内蒙古西部的煤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由京藏高速、110国道等干线公路,煤炭被源源不断运往南方。
而处于蒙西煤炭出省门户上的兴和县,煤炭运输业异军突起。一支运输大军迅速兴起并壮大,成为这条运输大动脉的参与者。而众多搞运输的人,也由此发家,迅速致富。
乔夜雷,就是其中一员。从跑运输开始,乔夜雷的第一桶金,来自于苦干实干。不过,那几年的市场行情,也给了乔夜雷丰厚的回报,靠着跑运输赚来的钱,乔夜雷顺理成章的搞起了煤炭贸易。
本世纪初,来自蒙西地区的动力煤,维持着南方诸多电厂的运转。动力煤市场十分紧俏,占有优质煤炭渠道的人,自然能获得财富的青睐。而乔夜雷,凭借着煤炭运输积累的广泛人脉,开始在煤炭市场广泛出击,获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不过,任何行业都有兴衰起伏。乔夜雷年龄并不大,但很早便和煤炭打交道的他,却很早就意识到了危机。京藏线上,跑煤炭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搞煤炭贸易的煤场也越来越多。
回顾自己的发展,乔夜雷很明白,靠着抢占煤炭市场先机,自己迅速发展起来。但固守着这一行当不变,则迟早会被淘汰。
此时的乔夜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也把目光投向了别处。首选的行业,是房地产。乔夜雷出生于内蒙古,发迹于内蒙古,也对内蒙古这片土地饱含着深情。在家乡邻近的县市,乔夜雷开始开发房地产。
这一转变,似乎又切中了发展的脉搏。经济快速提升的内蒙古,催生着一批批中产的形成。在乔夜雷的周围,致富起来的煤炭贸易商们,对住房有着极强的需求,一则改善居住环境,二则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乔夜雷的商业转向暂获颇丰,在内蒙古,乔夜雷在房地产市场也站稳了脚跟,在新兴的三线城市市场,房地产正是朝阳产业。
入朝鲜记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乔夜雷和朝鲜结缘。
从事贸易和投资的成功,让乔夜雷信心大增,也触发了他更大范围内开阔眼界、寻求商机的欲望。乔夜雷的脚步逐渐移出内蒙古,寻求更广阔的的发展天地。而此时,一个生意圈里的朋友,邀请他到朝鲜考察,乔夜雷欣然接受。
没想到,乔夜雷从此与朝鲜结缘。而走出内蒙古的乔夜雷,也一下子来了个三级跳,奔袭到了朝鲜,开辟他的商业根据地。
这一年是2009年,在很多人眼里,这个与中国人民有着伟大深厚友谊的邻居,仍然是神秘莫测。乔夜雷说,那里的生活,一如80年代的中国。各种物质比较匮乏,生活水平并不高。
不过,乔夜雷的感受却是,那里的人,十分渴望现代生活,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充满了向往。在很多朋友看来,几年前的朝鲜,虽然也开始了对外招商引资,但改革开放的信号还远没有今天这么明确,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朝鲜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
但是,在乔夜雷看来,形势愈发不明朗,则昭示着机遇更大,此时进入朝鲜,更能抓住发展的先机。他的话朴素而包涵哲理:做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他当时的信念就是:成就成了,大不了重来。
认识乔夜雷的人,都说他敢想敢干,具有过人的胆识。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激发了乔夜雷投资朝鲜的热情,这一年,他还不到30岁。
踊跃响应朝鲜开放信号的中国商人们,受到了朝鲜领导人的格外优待。虽然对外资的政策环境并不规范,但受到重视的乔夜雷,在平壤的生意顺风顺水。正如前文所述,光复地区商业中心,如今已经成为朝鲜对外开放的标杆性项目。
不过,这个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重视的中国投资者,也在中朝之间的互惠互利中收益颇丰。作为投资商业中心的回报,朝鲜的有关部门,主动向乔夜雷提议,能否在中国开一家朝鲜酒店。这个提议,正合乔夜雷的心思。
2011年,乔夜雷开始筹备这件事,酒店引入了一批朝鲜姑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连部分厨师,都是直接从朝鲜请来。直至2012年8月,乔夜雷的平壤牡丹,正式在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开业。酒店的装修和菜品,散发着浓郁的朝鲜族风情。笑脸盈盈的朝鲜族姑娘,迎候在饭店大门口,地道的菜品,让食客们大快朵颐。
开业不到一年,平壤牡丹迅速成为呼和浩特餐饮业界的一匹黑马,来就餐的客人,常常为找不到车位而烦恼。
中朝通路
光复地区商业中心位于平壤西部,那里原本是一处老店。朝鲜大城贸易总商社与中国飞海蒙信贸易公司的合资项目,来自中国的飞海蒙信贸易公司,控制着65%的股份。而公司名字里的那个“蒙”字,或许代表了其操盘者的身份来源。
作为平壤规模最大的综合商场之一,光复地区商业中心坐落在平壤市万景台区光复大街上,是平壤市民住宅楼较为集中的地区。一幢三层大型独立建筑,建筑正面中央标有红色朝文大字“光复地区商业中心”,下面是绿色中文“光复地区商业中心”,非常醒目。
商场大门上悬挂两块红色牌匾,其上文字标明: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曾于1991年10月7日和2011年12月15日视察过该商场,金正恩也曾于2011年12月15日陪同金正日视察该处。走进商场大门,可以看见商场内悬挂着许多朝鲜国旗,屋顶布满的日光灯将商场照得非常明亮。
商场共三层:一层主要是超市,二层为百货商场,三层是餐饮和儿童游乐园。在一层超市里,货物供应充足,商品种类也很多,有食品、日杂用品、电子产品、纤维百货、化妆品、水果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产品,如果不是商品商标上标注朝文,还以为是进入哪家中国超市。出口处,总会有很多顾客排队等待结算,收银员们麻利地拿着商品往感应扫描器上扫描条形码,商场一切经营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朝鲜已故领袖金正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就是在光复地区商业中心。那时,他看了看摆满了从潘婷洗发水到蓝带啤酒的货架上的标价,赞许地点了点头。在外界看来,金正日的这次视察,代表朝鲜出现一种新趋势。一种新商业文化正在朝鲜涌现,而中国是其灵感和供货的来源。富有商业头脑的中国人将超市购物的乐趣,推广到了朝鲜,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拥有海量的商品,满足这个新兴市场的需求。
如今的乔夜雷,不仅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光复地区商业中心,成为展示中国商品和商业文化的窗口。而平壤牡丹,在乔夜雷看来,也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这里,可以把朝鲜的餐饮文化和礼仪文化,展示给中国消费者。
正在逐步开放的朝鲜,也涌现出更多的商机。乔夜雷的脚步,仍在不断寻求机遇。他举例说,朝鲜的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正处于大开发的前夜。到朝鲜开发矿业,很难展开机械作业,交通运输也非常不便,但正如他的发展史所昭示的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短板的朝鲜,或许正孕育着无限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