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常用设备进行自主修复,对损耗备件实施材料替代,对外委转包实行内部承接,安徽岱河矿业紧紧抓住成本和盈亏牛鼻子,聚焦双效,精准发力,捡“芝麻”效益,创“滴水”价值,精打细算做好降成本工作。
省下的就是赚的
“这两块瓦子石挖出来那么费劲,就不要了吧!”青工许雷斯看着深埋地下的瓦头石,面露难色。
“再加把劲,一块也别浪费,能省则省,能用则用。”满头大汗的孙大华,说完挽起衣袖,抡起手镐将最后两块抠了出来。
4月9日,淮北矿业岱河矿业公司料场西区,物管科科长孙大华带着班组职工拆除旧垛基的瓦子石,进行回收复用。
物管科西区原是堆放井下木料的材料区,由于矿井资源枯竭,岱河矿业按照“就地转型发展”的思路,对西区闲置空地进行清理,改建成木材加工厂房。
“以往这样的活,早就转包了,现在我们科把这活承接下来,光转包清理费就比以往省了一万多元,我们已经连续干了7天,共计回收瓦子石8200块,每块市场价7元,两项共节省6万多元。”孙大华说。
做大“芝麻效益”
掘进二区在III438机巷施工中,摒弃“花架”工程,注重内在质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新材料的投入。
“现在,我们用的电缆吊挂钩都是以前旧的进行修复再用,旧的用完,我们就利用废旧电话线吊挂电缆,既节约材料的投入,又实现了废物利用。”掘进二区队长黄守标说。
今年以来,岱河矿业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开展细微处降成本工作。通过自制加工,不断降低配件加工费用;开展“金点子”、“五小”实用技术创新,提高安全指数,降低生产成本;深入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减少投入。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该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技术、设备等资质,成立了机电、保运、运输、通风等修旧利废自制加工工作小组,承担大部分原外委机厂及更新厂加工修理工作。
其中,机电科承包大部分材料性设备大修及中小修工作;运输区承包轨道及安全保险设施的加工工作;通风区承接管路焊接及相关材料的加工;保运区承接链板机、皮带机自制材料及配件的加工和修理工作。
抓小促大挖内潜
过去,运输区修理一台电机车,送出去修理的费用多在6到10万元,而现在经由单位自行修理,费用则降低一半。机电科一个多级泵自修的价格在1000元,外委价格在5000元。保运区维修一个机车护栏,由于采用的工艺简单,所使用的材料用设备维修过程中拆下来的旧的,维修价格仅为10元,而外修价格则高达4000元。
同时,各单位把日常设备维修过程中拆下来的旧螺栓、链条、联轴器、皮带等分类回收,进行逐个检查确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焊补、打磨、样正等措施,对废旧物件进行再加工和维修,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对各类报废的开关保护器插件、旧水泵、小型电器开关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对可再利用的配件进行拆解和拼装,对损坏的电子电路板进行拆件修复回用,再进行除锈、防腐、检修和调试等一系列程序,使旧配件、旧设备重新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