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兖矿集团本部首个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完成试生产转入正式生产阶段;规范从生产源头到市场客户端的煤质管理链条,1月至2月份煤炭发运量位居煤业公司各矿首位;创新深化内部市场化建设,成为山东省国企内部市场化典范……
煤炭市场形势持续下行的“新常态”下,已经建成投产25年的东滩矿面对重重压力,率领8445名职工适时自我变革,为思想“补钙”,用行动“强躯”,在逆境追赶的激流中“掌舵”前行方向。
10分钟“微课堂”
“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必须有创新性思维、超常规举措,突出效益这个鲜明主题。”2月16日,东滩矿召开形势任务教育会议,矿长郭德春作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报告,分析当前严峻形势,明确应对困难举措,坚定克难攻坚信心,在春节前夕为干部职工打下一针“强心剂”。
会议过后,东滩矿迅速行动,提炼通俗易懂的内容“干货”,由矿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业务、政工科室负责人以及部分理论骨干,划分22个宣讲小组,以10分钟“微课堂”形式深入各基层单位,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将“形势到底有多难、任务到底有多重、我们到底怎么办”真正传达到每一名职工的心里。
为让矿井发展不减“势”,该矿积极营造形势任务大宣教环境,创新人员密集区、工广区宣传形式,将一批电视墙、电子屏打造成形势任务宣传新阵地,定期更新宣传片及宣传标语,让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全面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进区队、进班组、进岗位、进社区“四进”活动,将微课堂、微宣讲常态化。
内部市场化
近日,“竞价上岗”成为东滩矿职工的热点话题,热起来的原因是该矿3月底前完成对包括西、北风井看护岗位在内的4个岗位货币化试点改革。
如何使职工队伍既精干高效又保持工作热情?东滩矿借力内部市场化平台,将人员富余岗位实施货币化改革,激发职工工作动力,实现岗位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该矿北风井工作岗位具有工作量小、收入高、岗位吸引力大的优势,原来定员11人,属于人员富余岗位。将这一岗位进行货币化管理后,人员定额减少为4人,本岗职工或其他岗位职工都可以来竞争这一岗位。这一尝试将彻底打破职工被动“要我工作”和“企业发工资”的惯性思维。
在岗位管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工作方式也在不断转变。3月6日下午,东滩矿计划科在矿内部信息系统上发布“零星工程”招标公告,这是该矿对修缮市场运行方式进行改革的全新尝试。该矿对原本固定单位施工项目进行全矿招标,让各单位变身“承包商”。“承包商”们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投标,工程完成后,按照内部市场“谁接受服务谁支付费用”的原则收取结算金。
变身“承包商”后,上至单位负责人下至普通职工的思想观念纷纷从“等活被动干”向“要活主动干”转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是大大提高,而“零星工程”招标也成为各单位内部市场创收的新渠道。
跨过“最后一公里”
2月初,东滩矿3304工作面推至2煤切眼附近,轨顺积煤严重影响扩帮卧底施工速度,为不影响采煤生产工作,200余名机关及地面后勤人员第一时间下井将现场煤矸人工背运到巷道外部,人均背煤50余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影响生产。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看出凝聚力和向心力。东滩矿各级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保持逆境之中不抱怨、不退却的责任担当,深入一线,跨过“最后一公里”,与职工同上同下,同干同歇。2月份,巷修工区区长胡树武连续下井21天,紧盯工作面重点工程。根据统计,该矿95%的区队管理人员都在这个月超额完成下井指标,率先垂范成为最好的管理手段。
领导齐带头,职工争上游。该矿皮带工区机修班长焦军带着班组成员将之前因买不到配件而丢弃的小设备都找回来,重新研究修复方法。目前,他们已经成功修复皮带机专用液压盘闸闸头,仅此一项就为工区节省资金十万余元。
该矿职工将直面危机的勇气转化为岗位创效、厉行节约的实际行动,大到井下生产设备的自主维修,小到修缮中心废砖再利用,职工的小改造、小革新、金点子、好习惯正在为矿井节支降耗“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