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安全降“地魔”

发布时间:2015-05-19点击率:772

   5月7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全煤行业“五四”表彰会上,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矿通风区监测队荣获2014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这是继荣获2013年“全省青年安全示范岗”称号之后,该队斩获的又一殊荣。该队队员以蓬勃的热情,降服瓦斯这一“矿井地魔”,曾创出连续1825天瓦斯“零误报”、“零超限”的周期,用实际行动守护安全、逐梦安全。

  在监测队,青年人比例达62%,80、90后矿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矿工,要用新方法来管理,该队转变思维,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成立创建活动小组,完善创建机制,创新构建“以2名矿青安岗员为‘安全辐射核心’,其余26名员工人人都是‘编外青安岗员’”的组织构架,制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管理办法》,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标准,团支部每月检查创建成效,召开创建会议,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表彰,营造了“‘逐梦’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要实现“安全梦”,“会安全”的能力必不可少。瓦斯监测工作涉及通风、弱电、强电、电子技术等知识,要胜任岗位得能玩转“18般武艺”,因此,该队强化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组织技术骨干对煤矿瓦斯监控和井下人员定位两大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开展“每日一题”、“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一系列青工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技术骨干资源的辐射作用,前任队长、现任副区长的孟庆涛是高级技师,作为“编外队员”,他带领2名中级技师,10名高级工,分别与青工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教、口对口讲,每月开展2次实操培训,全员轮番上阵,“真刀真枪”地查找问题点、解决故障点,提升实战能力,做到“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提”,加速青工成长、成熟周期。

  青工们在“比技术”、“比进步”、“比安全”中,逐步成长成为“土专家派”和“学院派”两派技术力量:85后矿工程宝贝被誉为技术“一宝”,虽然起点只有初中毕业,但善思好学,认真熟悉井下设备及线路,对照说明书“啃”资料,虚心请教身边老师傅,逐步成长为监测技术“土专家”,连续两届蝉联矿青工技术比武瓦斯监测专业亚军;而鹿鑫则是该队4名大学生矿工的杰出代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他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对井上、井下所有瓦斯监控、人员定位等软硬件设施熟记于心,去年4月,他独立配合厂家技术人员,成功完成地面监控系统改造,改造后的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更便捷准确,而他也通过锻炼迅速成长,于去年8月顺利接棒该队“领头人”,晋升为“大学生队官”。

  该队升级技术创新标准,激发大家小改小革的热情,青工们紧密结合现场,按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的“两提一保”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提合理化建议,每月召开“诸葛会”,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完善“金点子”,并推广应用成熟的发明创造。在工作中,大家发现,由于总回风巷道潮气大,易导致线路故障、“误报警”,共同研制出“井下用传感器及接线盒的保护盒”,并广泛投入使用,该创新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集体智慧的结晶下,还先后发明“通讯线路缠绕框”、“传感器升降装置”等10余种创新成果。

  在该队有一句口号:“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青安岗!”自开展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以来,青工们都以青年安全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随着矿井后续发展,深部井瓦斯监测和人员定位系统并入监测队的地面联合值守,队长鹿鑫超前谋划、提前安排,将2000米通信电缆、2000米光缆的工作“化整为零”,分散在平时完成,4月29日,他带领3名员工成功完成深部井监控中心站改造的任务,整个作业过程仅中断通讯1小时10分,比计划减少了22小时的中断时间,有力保障矿井瓦斯监测安全。有着矿青安岗员正式编制的李端林,2014年全年参加矿青安总岗“零点行动”12次,排查隐患30余条,分散青安岗上岗162次,共计排查隐患506条,不过,身兼区技术员及监测队班长的他对于青安岗员的职责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安全生产,技术先行”,他紧紧围绕现场编制措施,确保技术设计“零失误”,加大措施贯彻力度,确保执行不打折。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