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将老矣,逝者如斯夫。随着中国创一代们因年龄问题逐渐淡出,国内富二代也面临着是否接班家族企业的难题。然而,不少富二代拒绝接班,即便是愿意接班的,这些尚还年轻的80后未必就能很快挑起大梁。因此,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培养自己的子女接班固然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但作为一个大的方向来说,中国必须加紧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至少让职业经理辅佐富二代接好班,无疑是一种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制度安排。
据《理财周报》5月22日报道,市值216亿元的新希望完成了权杖的交接。刘畅接替父亲刘永好成为新希望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当天股价并没有太大波动,仅下挫1.49%。“刘永好为女儿的接班做了很多工作,多次跟其他股东和上一届的董事会成员沟通,为了企业稳定,还继续留在董事会担任董事。”一位出席新希望股东大会的私募人士说:“因此,当董事长和联席董事长人选全票当选后,刘永好连声致谢。”在刘畅、陈春花、陶煦新铁三角取代刘永好、黄代云组合后,新希望接班人之选终于尘埃落定。
“公主”接班拉开序幕
随着中国创一代们因年龄问题逐渐淡出管理,国内富二代也面临着是否接班家族企业的难题,不少受过西式教育、向往自由生活的富二代拒绝接班。“我接触到的很多富二代都表示不愿意接班,创一代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制造业,太枯燥、不够光鲜,需要处理太多关系,还是做金融、搞资本运作比较有成就感。”华南某私人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所在的私人银行定期为富二代举行相关活动。
子承父业,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女承父业,则有了更多的例证。
如今,不少富豪都只有独女或者没有男丁,一如中国首富宗庆后、碧桂园杨国强、宗申集团左宗申、新希望刘永好等等。因此,“公主”接班成为了不二选择。
与刘永好的刻意培养一样,碧桂园的杨国强亦是如此,其女儿杨惠妍13岁就开始旁听父亲的董事会会议,这是他从华人首富李嘉诚那里学来的育儿经。
1982年出生的宗馥莉,于2004年学成归国,直接参与到娃哈哈集团的管理与决策中去。
聘职业经理人操作公司
对于接班与否,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和社会压力,不少富二代内心都不愿意接班。
宗申集团左宗申的千金左颖曾戏称,“我是不想接都得接的接班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左宗申的百般劝说下,左颖回国,加入宗申集团。不过,在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仅一年后,左颖便半路出逃,回到了阳光灿烂、景色宜人的美国佛罗里达,其原因便是重庆的冬天潮湿阴冷。
其实,自2000年开始,左宗申就开始进行“内部改革”,欲效仿国外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只继承股权,大量外聘职业经理人,即所有权家族化、经营权社会化。现在,左颖还没有正式接班左宗申,也没有能力接班,如果未来她最终被父亲说服,愿意接班,她的接班之路将会很坎坷。
而汇源集团朱新礼的公子朱胜华,仅仅在家族企业上班了不到一年,就感到索然无趣,断然改打高尔夫球。朱新礼坦言从来没想过让儿子或女儿去接班,“做企业太苦,不想让孩子遭罪”。
万达集团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现为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王健林有意安排王思聪进入万达核心管理层,不过,王思聪如今却醉心电竞,强势进入电子竞技领域并进行整合。“我的孩子才24岁,能否接班要看他的本事,我至少再看5—8年,他有能力能够被大家接受,他就接班,没有能力不能被大家接受,他就不接班,我就用职业经理人团队操作这个公司,他只是其中一个股东,享有他的资本分配就行了。”王健林坦言。
记者注意到,国内家族企业的传承,一般分为管理权和股权的传承。从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创一代都是先转移管理权或者少部分股权,让其担任董事等职务,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转移控股权。 (天楚)
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共享
与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家族二代上位不同,美的集团的何享健推出“外人”方洪波。去年8月,70岁的何享健退出美的集团,年仅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接棒。
方洪波接任的职位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此前,他已担任A股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董事长和总裁。这意味着,“外人”方洪波完全接过了拥有4家上市公司,年收入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堪称巨无霸的白色家电集团航母掌舵权。
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集团,在何享健的培养下,10年完成了从内刊编辑到美的集团董事长的完美蜕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何享健唯一的儿子何剑锋却一直在美的的“体外”创业。
何享健退出后,美的集团新一届董事会10名成员中,仅有何剑锋作为何家代表担任董事,其余9人,2位为机构投资者代表,而7位手握实权的董事,全部为职业经理人。
不过,“何家依旧可以掌控美的未来”。公开资料显示,何享健及其儿媳妇卢德燕共同持有美的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而美的控股共持有美的集团59.85%股权,即使退位,在股权上,何享健仍是美的集团的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