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老周背着一个军用挎包只身来到了成都马家花园办公室。望着窗外欣欣向荣,川流不息,接踵摩肩,车水马龙的街道,他感慨万千,思如泉涌……
临走时的前一晚上,有人对老周这样说到:“你有关系,你有能耐……”听后,老周一脸的茫然。
是的,现在人们只看到了老周调走的光鲜一面,却不知道“关系”、“能耐”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只有在人生道路上打拼磨砺的人他才会明白: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烘炉可以炼成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人生不是走路的过程,而是修路的过程。脚下越走越长的路都是自己一寸一寸修筑起来的。并非只要“坚持”就都能达到梦想的终点。路,是靠脑子来走的,边修路,边走路。坚持、努力、奋斗、打拼方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到成都的当天晚上,老周迫切地给远方老婆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已经调十五局成都办事处工作的喜讯。没有想到,老婆说啥也不相信这个事实。在电话的那头连声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是在逗我玩的……”她怎么都不相信呢?“陈焕生”拉着板板车都能进城,我为什么不可能呢?老周又一脸的茫然了。
办事处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搞好局领导、局机关和南来北往客人的迎来送往、食宿安排和车船、机票的预定。在接待工作中,最难开展的工作就是预定火车卧铺票了。铁路单位职工探亲、出差、访友都使用的是铁路免票,免票坐火车是不掏钱的。大多坐火车的领导、领导的亲戚朋友、铁路员工他们都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能上车的绝不能在车下等,能坐着走的绝不能站着走,能睡着走的绝不能站着走,有软卧的绝不能坐硬卧。要想次次如愿、趟趟如愿,10次坐车10次如愿,与火车站售票处的姐姐们没有硬之又硬的关系那是绝对不可能如愿的。
作为初来乍到的老周要想开展好这项工作,满足各位领导、每位客人,按点上车、上车睡觉的愿望可谓是难上加难。迎接10次,9次如愿,1次搁浅,就不算完成任务。再难也要干,再难也要干好,这就是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职责。
老周心想:世上无难事,只要动脑筋,只要肯琢磨。别人能干的,我一定能行,我绝对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让乘坐火车的领导和客人们躺着走、坐着走,绝不能让当年自己在火车上遇到的那尴尬的一幕在领导和客人身上重演。
一天上午,老周正在售票大厅排队签票时,发现窗口上的售票小妹要不要把一个小本递出来交给窗外的人,窗外的人就在本上写上文字。
其他排队买票的旅客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细节,可老周却深深地记下了这难得的一幕。
他急忙走到写字的那位男士身边,主动上前问到:师兄,你的字写得不赖啊,你都写的什么呀。
那位男子若无其事地回答:“客运段领导要检查工作了,叫我给她们写表扬信,就是说好话。服务窗口,女人面子思想又重,喜欢这一口,经常找我给她们写”。“哦,原来是这样。她们那么辛苦,你要写好一点哟。”老周对男子这样说到。
在回单位的路上,老周宽心的笑了。自言自语地说到:写表扬信、写新闻稿,不是我的“强项”吗,我一定要写一篇表扬成都铁路局成都火车站售票室的宣传稿件在报纸上刊登,她们不就更高兴了吗?经过多方了解,老周以一个读者来信的方式连续写了两篇新闻稿件:《拾金不昧的好妹妹》、《排忧解难的好班长》,在《西南铁道报》刊登后,立即将报纸送到售票室交给售票班长。班长拿到报纸后,售票员争相传阅,特别兴奋,特别高兴,整个售票车间都沸腾了。从此,老周与火车站售票室的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只要有领导、有职工和客人需用卧铺票,提前打个电话、写个纸条从窗口递进去,都会得到满足。
但火车站的卧铺票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要遇到春运和糖酒会,火车票仍然会紧张。老周便有意识地乘坐到北京、到广州、到武汉、到太原、到新疆的列车去寻找素材宣传他们的事迹。
1995年11月15日,老周乘坐7/8次列车,采写了消息《蜀道驶出“精品列车”》在《四川日报》第五版上刊登;1996年2月26日,消息《一位老外的悲喜剧》在《四川日报》第三版上刊登;8月24日,消息《真情暖车厢》在《四川日报》第二版刊登。一时间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的段长、书记非常感激。从此,老周与北京车队、广州车队、上海车队的每个列车长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只要车站售票室解决不了卧铺票,就直接送上火车,车长都会管吃、管睡。
老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局领导和办事处主任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