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企业家分享产品创新秘诀

发布时间:2015-06-09点击率:727

 在中山企业界,小榄企业家以其务实的风格独树一帜,是全国“隐形冠军”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全球性产能过剩、“工业4.0”和“互联网+”浪潮冲击,小榄企业家有何应对之策?他们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6月3日下午,首届“榄商梦”论坛举行。围绕“产品创新”这一主题,长青集团董事长何启强、光阳电器总经理陈少藩、向荣脚轮总经理李有枝等企业家齐聚一堂,与数百位听众分享心路历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脚轮用途广泛,一直以来只被人们当做配件而非一种产品。但在今天的国内外市场,向荣脚轮已成为高端品牌的代名词,是德国和日本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从配件到产品,向荣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是从贴牌产品起家的,但从上周开始,向荣一个贴牌产品也不做了。所有的外销产品都是自主品牌”。李有枝底气十足的开场白,引起听众的强烈兴趣。

  “产品创新我觉得也没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最好的材料加上最好的设计”。李有枝说,从决定做自主品牌那一刻开始,向荣就下决心用自己的设计,颠覆脚轮产品的低端形象。多年前,向荣在设计中引入汽车元素,让脚轮成为时尚产品。

  2001年成立的光阳电器最初只有10多个员工,如今已成为国内台灯市场的领头羊。陈少藩说,当初切入台灯市场时,国内已是巨头林立。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光阳决定从差异化产品、个性化产品入手,专门生产学生用的书写台灯。

  当年,光阳开发出一款造型像挖掘机的台灯,几个月之内就畅销1万台。尝到甜头的光阳又研发生产了“海豚”“幼苗”“雪山飞狐”等多款经典台灯,其中“海豚”上市15年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产品是制造企业的根本,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产品创新,陈少藩感触颇深。

  “好产品不能闭门造车”

  与国内大多数制造企业一样,中山企业的创业史,大多沿着“配件—代工产品—自主研发”的路径演进。专注电源开关的中山天朗电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我从1985年开始创业,30年来收获了四桶金”。天朗电器董事长胡文章今年刚满60岁,体型和神态却如同40岁出头,这得益于他30年来从不间断的体育运动。

  胡文章回忆说,创业之初天朗电器专为格力、美的等企业提供塑料配件,5年内就完成了厂房、资金的原始积累。进入90年代,天朗开始进入电工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在外销过程中,海外客户的高标准让天朗迅速成长。

  专业生产搅拌机的峻国电器,同样是从海外代工起步的。该公司董事长李成志回忆,刚创业时峻国电器一直做低端产品,利润微薄。2005年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公司“亏得一塌糊涂”。这让李成志认识一个真理:一定要开发自己的产品。近年来电商兴起,峻国电器在国内发现了市场蓝海。在进军国内市场过程中,峻国电器凭借多年的海外产品代工经验,迅速打响品牌。

  对于产品创新,壹比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兆枝也有深刻的感受。“环保空调能节省大量能源,但产品刚刚上市时,客户投诉不断。”李兆枝说:“这让我认识到,所有的产品创新都不是小团队自己折腾出来的,而是走出去倾听市场的声音”。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李兆枝多次把产品带到日本,大量听取了日本客户的优化建议,从而使产品在当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倾听用户的声音,光阳电器则走得更远。陈少藩介绍,目前光阳电器正在借助电商平台收集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兴趣,并试图通过电商平台启动新产品的众筹开发。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