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由互联网金融千人会(IFC1000)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移动金融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新金融、新创业、新生态”。
2014年支付机构处理了互联网支付业务215.3亿笔,金额1705万亿元,同比增长43.52%和40.29%。中国支付清算学会副秘书长王素珍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增长是爆发式的发展。
今年以来,“互联网+”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助推中国经济增长之风。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新金融新创业新生态,王素珍也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了她自己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互联网支付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关于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业务监管规则也会相继颁布。届时相关行业将告别三无发展的状态,互联网金融将健康有序发展,这是王素珍的第一点认识。
第二,互联网金融创新将由跟风式转向多样化,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在行业发展初期,P2P网络担保、理财销售、股权众筹的领头与合投几乎成为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标配。然而在市场和资本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跟风式创新目前已难以为继,同质化竞争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以创新突围,从过去的追求量到现在的追求质和量并重。在金融标的选择和配置、风险管控、服务体验和外部资源嫁接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
王素珍在这方面有以下体会。
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金融机构已经继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度布局,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谋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业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王素珍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会有效降低行业风险并适度摊薄行业利率水平,也契合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二、P2P网贷行业脱离信用兜底,更加符合互联网金融的法定定位,部分龙头企业向网上交易场所转型,尝试多元化的产品服务,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三、随着未来新《证券法》颁布,公募股权众筹试点展开,公墓股权众筹成为场外的交易场所。
四、支付去中心化趋势加剧。支付行业将继续加深创新加速转型向纵深方向发展。比如银行,支付机构相互连接以解决跨行资金清算问题。支付机构利用平台优势不断扩展业务外延,主动参与网络借贷、财富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等等。
第三点,互联网金融金融属性更加凸显,平衡好效率和风险的关系将是互联网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曲线、流动性和风险是企业经营决策和消费者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大家回过头来看看,宝宝类产品的发展,收益和风险高低是决定其发展最终因素。
第四,随着互联网金融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对其日常管理要有新思维。一是要坚持正确发展导向。大家认为普惠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核心价值,互联网发展解决为了谁服务谁,在服务实体经济总体基调下,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应遵循以零售金融为主的路线,重点服务网络经济下的活跃经济体,重点服务小微企业,重点支持互联网+的新兴经济业态,重点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市场活力资源。
王素珍认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参与环境,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众多,平等参与和公正公平环境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坚持监管规则公平性,加强监管协同,努力避免监管空白,监管重叠和监管套利。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只要是做相同的业务,监管的政策取向、业务规则和标准就应该大体一致。特别是对于市场准入,要实行规范化和统一管理,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参与环境。当前互联网金融已从基础的跨界融合步入跨越发展新阶段,需要相关各方充分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