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葡萄酒进口大国,但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进口葡萄酒正逐步由高端市场向大众消费市场转移,进口葡萄酒量增价跌明显。以江苏口岸为例,据统计,2014年江苏口岸进口葡萄酒1903万升,同比增加50.46%;价值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5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19.07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5.21%,量增价跌趋势明显。导致进口葡萄酒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国内消费向中低端市场转移,带动进口产品量增价跌。受国家严控“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国内高端葡萄酒消费需求大幅减弱,国外葡萄酒商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拓展我国中低端市场。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低端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的份额比已经接近7:3,而以往在低端市场,国产葡萄酒占有绝对优势。目前100元至300元产品是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流价格区间,销售额占整体销量的40%以上。
二是新世界葡萄酒逐步占据国内消费市场。法国、意大利等作为旧世界葡萄酒原产国的代表,其价格普遍较高,但其口感易发涩,单宁较重,并不适合国人饮用。相比产自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国的新世界葡萄酒凭借低廉的价格、卓越的品质及适合国人的口感正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2014年法国葡萄酒虽然仍在国内葡萄酒进口市场占据首位,但其进口量和进口金额较同期相比已分别下降,在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排名中,澳大利亚与智利已成为仅次于法国的进口输出国。
三是进口税率逐步降低,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2012年以来,新西兰葡萄酒享受零关税政策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智利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关税降为零;2015年4月起,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葡萄酒关税将实施逐年递减,2019年开始实施零关税政策。智利、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价格原本就相对较低,随着进口税率的下调,进口葡萄酒价格将进一步下跌,将对国内葡萄酒产业带来新的冲击。
进口葡萄酒量增价跌也影响了葡萄酒的质量安全,近年来进口葡萄酒的品质也有所下降,每年检验检疫部门都会检出进口不合格案例。以江苏口岸为例,2014年,江苏检验检疫局共检出6批涉及质量安全卫生问题的进口葡萄酒,包括铜、铁、柠檬酸超标,防腐剂超标以及干浸出物不符合要求等。
对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建议:一是发展优质葡萄酒生产基地,实现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推广销售一体化,提高国产葡萄酒竞争力;二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新品种,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建立多元化发展模式,借鉴国外酒庄模式,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加大国产葡萄酒营销力度,积极调整国内品牌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拓展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