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武隆县铁矿乡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态发展路,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生态产业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生态兴乡”之路。
生态种植出效益
近年来,铁矿乡采取政府引导、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介入、群众参与的有效形式,积极引导群众土地流转,发展生态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微型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不断调新调优产业结构,持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民不但土地上获取种植收益,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发展观光农业,让农户种植基础上还能搭上乡村旅游的顺风车吃上‘旅游饭’。”据鸡尾山休闲观光农业园业主王利介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300余亩,在幸福村建集垂钓休闲、观光旅游、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高山“开心农场。
目前,该乡专业合作社达45个,生态产业园4个,微型企业80余家,龙头企业3家个,提供就业岗位860余个,仅此一项,2004年人均收入增收2500余元。
生态品牌占市场
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采取“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为社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种植品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等“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种养业的产出效益。
铁矿乡碧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有社员80余户,种植黄连、天麻等中药材8000余亩,注册了“大佛岩”野生天麻等品牌商标,年产值近1000万元。
目前,铁矿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注册了鸡尾山野生猕猴桃、大佛岩野生天麻、大梁山天然竹笋等商标,以生态旅游品牌占市场,促农致富增收。
生态种养促增收
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黄连、野生天麻、油茶、竹笋、猕猴桃为主的林下产业;以生猪、山羊、肉牛、土蜂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相结合的致富发展路。
据该乡负责人介绍,在农户中广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农户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全乡共建立特色种养业专业合作社20余家,吸纳会员800余户2800余人。
据统计,该乡种养业实现产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400元,特色种养业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