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休学创业 还须“扶上马送一程”

发布时间:2015-08-03点击率:702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大学生更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23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十六条措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明确: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2至5年,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办理相关休学手续。(7月24日《福州日报》

  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们总是带着鼓励和期待,但大学生休学创业,就远没有这么幸运。去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通知,此次福建再次下文明确支持,既是积极回应,也是由省情决定的宏观部署,有其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有个事实必须承认,就是大学生修学创业成功者不多,数据显示只有1.3%。这也是质疑者持论的依据。但请别忘了,1.3%的成功也是成功,客观上也是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事实上的减缓。尤其对于普通院校,本就没有就业优势,和重点院校同台角力,终归缺少底气。修学创业无疑是一种就业提前预热,先走一步,哪怕用失败换来的经历和经验,也是给自己未来的创业、就业增添筹码。而休学创业提供的成功样本,对提振创业信心必大有裨益。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检验的过程。一个人有没有创业能力,是不是适合自己,不经过实战,是不会自动显现的。他们能否抵挡住商海风浪迎风翱翔是一回事,有没有成功机会却是又一回事。就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苹果教主”乔布斯,他们均选择退学创业。他们的成功虽不可复制,但路径和方向却是一致的。年轻是大学生最骄人的资本,有青春就该有冒险有激情。对他们的理想梦想,我们应该多鼓励,多为他们提供创业试水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闯荡的机会。某种意义上,无论失败还是带来惊喜,何尝不是实现人生价值?休学创业政策,就像是送给青春的一份大礼,需要我们用行动回报,而不是用一己的安逸去阻挡他人梦想的路,给青春留遗憾。

  修学创业,最难过的关是家长。害怕因此耽误孩子学业,贻误青春。这可以理解,但真的可以放宽心。一者,“休学”不是“辍学”。哪怕失败了,开弓也有回头箭,有政策兜底,到时候再拾起书本,也不迟;二者,休学创业的过程,也是算学分的,是宽泛意义上的在校学习。可以说是创业、学习两不误,怕啥呢?

  其实,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不少地方,出台类似政策,都有一个相同的社会背景,就是就业压力空前严峻。有报道说,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为历年之最。福建毕业生就业压力自然也不小。大学生的前途与选择,关系亿万家庭,不是小事。我们理解政策的善意和初衷,但这也是最让人不放心的地方。既然是鼓励休学创业,那就应该把最坏的可能想在前头。譬如,创业热潮来临前,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是否贴得够紧?对创业者的指导规划是否做得够细够实,等等。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不能仅仅当成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把学生赶下海,突击练摊,以为扶上马就万事大吉,是不负责任的草率误民。倘若刚开头就已经预见到了结尾,则注定行之不远。

  这就又回到了那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纾解就业压力。问题的症结其实很清楚,就是高校教育离市场太远,在该走技能型道路的地方还赖在学术型的泥坑里。每年就业季里我们总能听见一边喊找不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边是喊找不着人才的企业,这首“四季歌”我们真该好好听听。不能总是一边在口头喊高校转型,一边又总是让学生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靠抓阄决定自己的人生。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