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集团发布企业“十三五”科技规划

发布时间:2015-11-03点击率:809

 10月22日,川煤集团召开第四次科技大会,会上总结了集团“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发布了集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集团“十三五”科技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和重点工作,引导集团全体科技人员在企业“扭亏脱困、改革图存、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企业扭亏脱困和科学转型。

  根据规划,川煤集团在“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坚持把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和加速器,更加突出科技扭亏的作用,重点在“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薄和极薄煤层等复杂难采地质条件下的采掘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突出掘进工作面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伤人事故,复杂地质条件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支护技术,复杂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抽采为主治理瓦斯灾害的工程治灾,川南矿区高瓦斯、易自然、极近距离煤层群火灾防治成套技术研究,川南矿区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推进川煤物探专家平台建设;探索高硫煤的脱硫和综合洁净利用技术;开展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脱硫富液提盐、提高甲醇产量、开发下游产品等煤化工技术研究;转化应用大型数据库与管理技术、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新型物流管理技术研究;利用先进物探技术探索金矿在构造破碎带成矿、岩浆岩中成矿,克服找矿难题,研究适应矿石性质的选矿技术,提高金属产品回收率”等方面发力,特别是要继续深化复杂难采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打造复杂难采煤层开采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研究团队,牵头制定一批以川煤核心技术为基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为确保企业“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川煤集团明确了“十三五”科技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发展战略保障、创新投入保障、激励考核保障、创新人才保障这四大保障措施,全力推动集团“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十三五”时期以科技创新来抢占企业发展制高点,确保集团实现“集团三级创新体系更加充满活力、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取得新突破、煤层灾害治理技术取得新进展、培养吸引和凝聚一批优秀科技人才”的“十三五”科技工作目标,全面实现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集团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降本提效,提质增效、推动集团科学发展转型。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川煤集团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建立了技术创新考核机制,建成了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加入了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被认定为全国煤炭行业复杂难采煤层机械化开采工程中心,树立了在复杂难采煤层开采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9项,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从2010年的1.68降低到2014年的0.22;出台了“四新”技术推广管理办法,装备综采面36个,采煤机械化程度达87.2%,其中综采达到82.5%;循环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了800-1000卡/克超低热值煤矸石入炉燃烧发电技术,实施了“重介技改补套工艺研究及应用”和“重介选煤介质回收系统的优化及应用”等提高洗选率、降低介质消耗的洗选技术,洗选率提高4个百分点,年增经济效益近亿元;申请专利392项,获得授权245项,专利申请数量比“十一五”期间提高10倍以上,专利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红外瓦斯检测装置等专利技术产品已投放市场;累计在国家及省(部)、市级立项科技项目32项,获得政府科技经费无偿补助1930万元;截至2014年底,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805人,工程技术人员4131人,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792人和900人,科技事实上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链接

  川煤集团成为四川省第四批院士(专家)工作站 

  10月23日下午,四川省委组织部、省经信委、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在四川科技馆联合举办了“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助力经验交流会暨授牌仪式”。

  川煤集团等十家企业获得了第四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川煤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代表进站院士进行了发言。

  据介绍,院士工作站是将高层次人才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通过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将不脱离原有的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同时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依托院士工作站,企业还可以集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人才。通过工作站合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传、帮、带,将院士站专家的科研思路、理念、方法、模式传授给建站单位科研团队,企业可以引进和培养一大批自主创新人才,引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从2011年起,四川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全省已建省、市(州)级工作站198个,引进院士88名(其中省外院士69名),高层次专家792名,合作开展科技攻关项目528项,工作站在四川省覆盖面达到71%,将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