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突破,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有效应对挑战,才能顺应这一新形势和新趋势。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我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1、牢记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路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我国企业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继续发扬企业家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一个让创业者乐于投身实业、勇于创造财富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广大企业家要勇于担当,创新突破,积极应对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企业家要从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高度,思考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要有全球化视野,推动企业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要增强契约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把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家基本的行为规范。
今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8时20分,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率领应急队伍迅速奔赴震区现场,并对抗震救灾作出了详细的部署,使灾区在最短的时间内逐步恢复通电,李克强总理表扬省电力公司“言必行,行必果,打了一场抗震救灾恢复供电的漂亮仗。让灾区老百姓黑夜不再感到恐惧,体现了央企良好的社会责任。”
2、勇于改革,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也是30多年来我国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经济转型期企业改革发展内外部环境新的变化和各种机遇与挑战,企业和企业家应当以改革的精神,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转型期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汽车、彩电、冰箱、微波炉、手机、玩具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主要依托的是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支撑以往企业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以规模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局限性日益显现的情况下,企业家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构筑企业发展新优势,才能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德自2010上任以来,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加快推进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近三年来累计投入46亿元科研经费,加快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一批专有技术和领先产品,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4项、专利授权1017项。先后完成“钒钛磁铁矿提钒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863计划课题。建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钢铁行业第三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牵头组建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国家队”;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商和产业链最完整的钛制品加工企业,并被国家授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骨干企业”。
这些企业,有的依托技术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融合,有的通过发展高技术进入高端制造业,有的以制造业为基础向服务业延伸,有的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企业业务全面转型,等等。可见,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但它们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是说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技术提升、管理进步、商业模式创新、核心能力提高上来。总体上看,通过不断增强竞争力,进入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分工环节,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
3、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以战略眼光,顺应时代发展,实行聚焦战略,将资源、资金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及制品的研发,使企业从一个单纯的电脑销售公司发展成为在稀土发光材料和LED照明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潜力,多项指标领先业界的新兴领军企业。不仅仅在国内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更远销东南亚、欧洲、大利亚、北美、南美等世界各地。公司共申请专利466件,其中国内发明61件,涉外发明专利68件。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LED荧光粉、交流LED荧光粉及其系统技术等四类专利发明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特别是交流LED照明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LED照明技术,成为中国LED照明行业走向世界的标志。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是很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家要把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将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掌握新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影响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能力发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从政策到管理鼓励人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这里我主要强调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重视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培育企业的创新文化,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风尚。二是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和热情。三是要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创新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保证。
4、诚实守信,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依法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之本。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品牌和诚信建设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在食品药品领域出现的“毒胶囊”等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社会形象。诚信和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以对社会、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将诚信和品牌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行业先进标准,推动各级供应商同步贯彻实施相关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要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西昌汽车运输(集团) 主要从事公路客货运输,是川西南最大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公司把诚信、安全、优质服务视为企业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诚信经营理念,始终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公司多年无重大服务质量投诉,连年获行业质量主管部门四川省运输管理局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3A等级。
5、节能减排,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是否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也是衡量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志。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去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情况低于预期,这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推进企业尽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着力抓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要积极开发绿色技术,对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大力开发运用低碳技术,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这方面,我省许多企业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引领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树立了榜样。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化工新材料研制生产的骨干企业和国防军工配套单位之一,主要从事有机氟、有机硅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产品涉及2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石油、化工和纺织等领域。近年来,晨光院勇担社会责任,投身环保事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培育、完善环保产业,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
四川安宁铁钛公司积极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近年来,安宁铁钛公司技术中心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采、选、尾矿回收、废水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陆续取得关键性突破,拥有了几十项自主创新研发技术成果。
广大企业都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把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当作一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推动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加快转型的攻坚阶段,广大企业任重道远。我坚信,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有胆识的,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创造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