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重交所)一出生就是奔着规范国有资产交易来的,但是产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平台公信力建立在更广泛的社会服务上。重交所创建9年来,在国有和公权业务板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是民营资产交易。
2014年重交所在迎来创建十周年之际,将迈向千亿级产交所的“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业务板块经过高度发展后会步入增长低谷,由此需要一个更广袤的市场来支撑,而民营资本无疑是最佳选择。
目前来看,进入新领域并不是简单的事。重交所2012年来开设了非国有、非公权业务(包括二手车和二手房的新板块),但它们目前仅仅占总交易量的2%,这个数字恰恰也证明了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希望3年后这个比例会提高到10%,到时民营资产在重交所不但能享有更开放、更公平的交易平台,还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交所切入民营资产交易,就是踩准未来十年的改革发展趋势,是一种顺势而上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这一块蛋糕做大,把这一个市场做规范。
核心业务 实现国资保值增值
成立重交所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国有产权交易阳光规范,在转让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反腐倡廉。最初进场交易的都是市属、市内国有产权,其中90%以上是以房产、机械设备等为主的物权交易。
经过9年的发展,现在重交所的业务延伸为五大类。一是地方国有产权和央企产权的交易;二是重庆法院系统把诉讼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社会资产)纳入到重交所的平台;三是把区县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放入这个平台,比如河道采砂权、户外广告等多种经营权的竞价模式;四是重交所与公共资源平台合作,把15个区县一级土地转让纳入平台的互联网竞价;五是探索把重交所在公权领域的经营模式推广到民营资产和个人资产领域。
从全国来看,近年北京、上海的产权市场中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量由2006年的65%,降到了2011年的37%左右。而2012年重交所的市属国有资产交易也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因此,对于重交所来说,审时度势、积极开拓新业务是突出重围的重要途径,无疑扩大民营资产交易是最好的突破口。
众所周知,资产处置交易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是否赶上了企业重组脱困破产的高潮期,如果正好处于波峰阶段,那么进入重交所平台的交易量就会增大,反之则降低;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的经济环境,因为资产处置大多以房地产实物为主,而房地产行业因为近几年的调控政策,资产价格偏低,而增值预期也偏低。
未来就这块业务而言,总体趋势是继续向上发展,但形式会有所变化,重交所理所当然将顺应这种变化实现服务转型。比如农商行作为地方股份制银行,它的前身是各区县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对来说坏账比较多,我们平台这两年就处置了10亿元的这类资产。这次处置完成后,未来几年肯定不再会有这么大的项目。同时,在股权交易中,股权出让的比例也在降低,增资扩股的比例在不断扩大。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重交所将在服务形式、内容上积极进行调整和整合,为企业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这一领域,目前北京上海的产权交易开展得比较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前,我们也在与这些平台和一些基金合作,希望更多的参与增资扩股业务。
市场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一些业务下滑,必然带来一些业务的上升,重交所不会固守于某一个领域,而是顺势而为,搞好服务转型,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新动力 让私权卖个好价钱
目前,包括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项目在内的区县“三公”领域业务已经成为重交所占比最高的交易板块。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土地出让还会持续5至10年的高潮期。重交所能切入土地出让市场,是因为大家认为重交所的互联网竞价方式能够让竞争更充分。实践证明,采取互联网竞价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可比以往的交易模式增值20%。
从国企产权交易到现在的土地出让,很容易让人给重交所贴上做“政策性”业务的标签。其实,这个定位并不准确。应该说重交所主要从事的是国有业务和公权业务,这是政府希望公权业务能够做得更规范更阳光,但公权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遇到天花板。如果我们把民营资产和社会个人资产的交易也纳入平台,那么重交所就有了无限增长的空间。
对于非公权业务,重交所在官网上开设了“联房网”、“二手车”等板块。由于这两个板块的业务起步不久,业务量还不到整个重交所交易量的2%,即2012年成交量为300亿元,这一块还不到5亿元。
这一领域的探索,对重交所而言还很艰难。首先,市场不够了解重交所,以前重交所主要服务于公权领域,在更多面向广大市民的交易领域,还是个“新人”。此外,平台也一直沿用了国有产权的交易模式,这要求我们的团队不断调整,去适应私权市场。
其实,从挂牌量来说,2012年私权交易有30多亿元,为何只成交了不到5亿元,这里有我们和交易者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私人产权方是自身利益的天然维护者,期望值相对较高,往往会挂出一个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而成交率会相对较低。当然,私人产权方也可以自己处置资产,但往往因信息披露面窄,征集投资人受局限,议价不充分,卖不到好价钱。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私权方的竞买模式,让更多的民营资产进场交易。
我们对民营资产进场的预期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重交所形成一个“民营资产超市”。以前,我做重庆市商委主任时,最得意的口岸是重庆百货大楼、新世纪百货。我希望未来重交所的“民营资产超市”也能成为这样的口岸,其他地方买不到的资产可以在这里买到,其他地方卖不出去的资产可以在这里卖出去。希望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3年后这个领域的交易量占比由现在的2%提高到10%以上。
为此,我们正筹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匹配,在团队内部解决思想认识与技术跟进等问题,积极探索产权交易新模式。
未来十年 与重庆经济一起成长
作为地处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重交所,做民营资产交易优势非常明显,我们的市场非常广阔,我们的网络技术非常成熟,可以迅速地为新的交易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此外,经过多年的产权交易,我们有一套专业化的服务规范,再加上重交所的品牌效应,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到体量更大的客户群。
重交所成立于2004年,它与重庆2000年后的第一个十年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重庆创新发展的一个要素,他牢牢把握重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和创新的姿态参与了重庆新一轮的大发展。我们打造的交易、结算中心,已成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交所过去十年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重交所未来十年的发展,仍然有赖于改革开放。我们将把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全社会的产权交易上,与重庆经济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