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互动

发布时间:2013-06-28点击率:758

 “钝感力”是企业管理

  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力

  “钝感力”源自于医学博士出身的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据说该书当年畅销一时,风靡亚太。在央视制作的《岩松看日本》节目中,渡边淳一说:“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钝感力”是“迟钝的力量”,有别于传统认识上的迟钝,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一种宽容地面对社会和人生,刚柔并济的生存态度;是一种“大智若愚”、“抱朴守拙”、“难得糊涂”的智慧;是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在平衡中求得自身无限发展的能力;是提升自我认知、自信力,完善心智的正能量。

  在企业环境中,“钝感力”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也是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力”。企业管理者在一定范围内承受的压力比一般人大,增强钝感力,有利于“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对别人的误解和逆耳之言、甚至攻击谩骂不会往心里去,而会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问题,表现出豁达开阔的胸襟,进而有意识地去排除各种杂音与干扰,最后能够冲破重重障碍,步步向前,最终走向成功。对普通员工,增强钝感力,有利于心里平衡,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能报以一种乐观宽容的态度,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保证自我的情绪稳定,增强自我肯定、自我解压、自我平衡的能力,以顽强的意志向着既定目标从容前进,有利于专心做事。

  佛家有首偈语:“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可能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研究部舒志宏

  

  “钝感力”

  是一种内在的坚持力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为人需要钝感力,处世也需要钝感力,企业文化建设亦需要钝感力。如果说敏感力是一种外在的洞察力,那么钝感力则是一种内在的坚持力。以接受对方的宽大心胸,保持旺盛的斗志对应时代的变化,坚持力是一种更持久的耐力与爆发力。我们要学习的“钝感力”,就是这种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是应对困难的一种内在坚持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员工这种“钝感力”,培养他们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坚持力,让他们懂得珍惜岗位,坚忍不拔,积极向上,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奉献青春,为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国梦”奉献能源。

  ——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乔文辉

  

  “钝感力”是为我们赢得

  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是一种才能,一种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钝感并不等同于“迟钝”,可以将它解释为“有意义的感觉迟钝”。是指“为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面对外界的批评和挫折时,不介怀于心,不停滞不前,仍坚定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如此才能获得愉悦和成功。这是为各个企业管理者开出的一剂心灵良方。教人们以从容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快节奏中,自我调节和掌控情绪,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缓解压力、激发动力。

  百年原址酒业将“钝感力”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笨人煮酒”的品牌价值理念,并以此培养团队积极的人格特质,激发员工创造性思维,不断迸发正能量,创造新业绩,不断推动企业稳健向前发展。

  ——山西三维华邦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张立文

  敏感的社会

  要有“钝感”的智慧

  

  当今社会,是一个“一日千里”的网络信息时代。在信息自由膨胀,网络快速传播,社会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的现实生活中,面对全民乃至全球随着各种信息快速传播变得特别“敏感”时候,如果用“钝感”来加以驾驭,这是一种智慧。

  企业在管理中需要对市场有高度的敏感,需要有高度的敏感和反应机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古语有云:人太急,则无智。在当下社会,人们面对社会转型,面对复杂社会局面,面对突出矛盾,面对突发事件的在广泛传播中,容易做出冲动判断,容易激发冲动情绪。在企业进行“钝感力”的企业文化熏陶,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有道是“大智若愚”,“钝感”不是“迟钝”;钝感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钝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境界,钝感是乐观面对人生一种修炼!如此理解,“钝感力”的修炼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企业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钝感”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一定是深思熟虑,用“敏感”的反应机制,进行“钝感力”的企业文化塑造,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与发展。

  敏感的社会需要“钝感”的智慧,企业管理如此,社会管理亦然。

  ——红豆置业李健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