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兖矿集团本部煤炭结算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完成320万吨和16.9亿元,均超额完成计划。同时,省内煤炭库存由5月9日今年最高量的128万吨降至月底的109万吨。这得益于兖矿对严峻形势下营销模式的创新。
今年以来,兖矿面对困难形势,坚持“粗粮细吃”加大精煤产量,强化信息调度保持煤价高位,以质取胜巩固战略用户,实现逆势奋争中的效益最大化,在“带着镣铐”的大环境制约下,跳出了独具魅力的“舞步”。
“粗粮细吃”,向精煤要效益。“昨天,华东地区2号精煤又下降30元,达到845元/吨,仍比490元/吨的原煤高出许多。现在,我们正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精煤。”6月6日,东滩矿洗煤厂厂长宫庆刚这样介绍他们的生产情况。今年以来,兖矿抓住“精煤增收创效功能”不放松,所有煤矿在矿井库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原煤入洗量,增加精煤销量,本部矿井原煤入洗量达到80%。前5个月,精煤结算量567万吨,月均达到113万吨,超出年度月均计划5万吨。同时,对其余20%的原煤、块煤等,按照非精煤客户的要求,随时进行混配销售,同样拿到了最高的“性价比”。
“信息为王”,紧跟市场变化,保持煤价高位。兖矿坚持把信息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组建专门信息收集、调度部门,按期发布省内及鲁西南煤炭价格和库存指数,密切跟踪钢铁、焦炭、电力等相关行业生产负荷、盈亏情况、精煤配比、采购价格等变化,敏锐捕捉市场最新动向和趋势,超前做好价格调整。在周边矿区低价竞争的情况下,坚持“让利不让市场”原则,顺势下调挂牌价格,实现了与市场形势的基本吻合,但始终保持煤炭均价“高出周边10元/吨”的态势。5月份,针对省内电煤按热值计价高于市场煤的实际,及时把各矿电煤质量提高到4900千卡/千克,比同热值市场煤售价高出50元/吨,全月累计增收2500万元。“因为信息领先,煤价紧跟市场变化,保持了高位运行。可以说,兖矿的煤价已成为省内煤矿的‘风向标’。”兖矿煤质运销部党委书记孙刚介绍说。同时,兖矿积极做好与省内煤矿的价格对标工作,自觉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和价格过度下滑。
“以质取胜”,靠质量巩固用户,拓展市场。实施“以质保价、优质优价、提质促销”策略,深化以力争实现“零杂物、零缺陷、零投诉”为目标的“三零工程”,连续多年保持“商品煤万吨含杂率低于1公斤、客户零投诉”的水平,捍卫了“兖矿煤”品牌的尊严。高品质赢得客户青睐。到目前为止,兖矿战略用户不仅一个没丢,还新开发了河北裕泰、傅山焦化、无锡高桥等10多家新客户。在秦皇岛煤价跌跌不休、神华集团参照环渤海指数下降7-10元/吨、山能集团在政府电煤指导价的基础上主动下调40元/吨的困难形势下,兖矿经过多轮拉锯式谈判,以较高的价格,签订全年省内电煤合同754万吨。同时与宝钢、首钢分别签订年度供需合同24万吨和3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