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更愿用“老鸟” “菜鸟”需“错位”寻机会

发布时间:2013-07-11点击率:741

重庆时报消息,2013年开年后,成熟人才出现大跳槽的趋势。而企业在招聘时,把天平向有经验的人才倾斜,导致“老鸟”占求职者的比例居高不下,对应届生冲击巨大。

  与成熟人才侵占岗位相对的,应届生内部竞争还面临另外的大对手--大专生。事实上,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对操作能力要求更高,毕业生如果专业对口上手很快,入职就能胜任基础岗位工作。加上企业在招聘时,考虑到稳定、吃苦、愿意低下身段等综合因素,许多企业更青睐高职生。

  

  行业“冷”与“热”

  

  珠宝、航空等五行业遇冷

  汇博人才网列举出了5月重庆人才市场冷门行业的TOP5,分别为:珠宝/收藏品/奢侈品、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新能源、体育用品及设备、检测/检验/认证。

  “专业人才太少是冷门行业收到简历数量低的主要原因,重庆的这几个行业的发展远远不能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专业人才外流造成本地企业难以招聘。”汇博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汇博人才网5月冷门职位中,五大职位全月收到的简历均不到百份,其中建筑装饰设计教师和调剂师都属于专业稀少人才的范畴。电梯安装组长、物业维修工、质管员则是因为工作繁琐、办公环境较差等因素乏人问津。

  建筑、文员岗位竞争压力大

  受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建设发展迅猛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占据了人才简历投递的榜首,同时,会计、出纳、行政文员等职位投送简历的求职人员依然很多。

  “文员类职位竞争非常大。”汇博相关负责人说,而现在,企业更希望在文员类职位上招募有活力的年轻人。数据显示,普通行政文员/助理/专员的年龄要求比例中,有超过10%要求26岁以下。

  这名负责人分析,由于技术门槛较低,企业就将人才选拔的重心放在年龄、外貌、亲和力等方面。此外,行政文员工作可替代性高,以前所谓的稳定只是职位的稳定而并不是企业的稳定,同一企业的行政文员岗位往往是替换率较高的岗位。

  

  国企遭热捧 微企招工受冷

  

  应届生热衷的岗位都是行业的通用岗,同时岗位替代性都较高。如销售代表、出纳、助理等岗位,虽然每个行业的需求加起来总数比较大,但由于工作清闲、专业技能不明显,往往会出现同岗竞争大的情况。

  据了解,2013年企业招聘人才更加谨慎,为了满足岗位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稳定性,企业对人才上手能力、经验要求更高,部分企业选择招聘成熟人才而不是应届生。

  从智联招聘整体数据上来看,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然而,因为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20人以下规模企业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大企业中最高73人竞争一个岗位,落差极大。

  数据显示,很多微型企业,比如创意策划公司、工作室等创业公司团队等,平均薪酬达到5675元,但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不够规模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而应届生对于国企的热衷程度依旧居高不下,也让民营企业比起国企招聘难。

  赶集网数据显示,洗碗工、保洁、洗衣工、月嫂、保姆等职位竞争指数较低,但由于职业性质,很难受到应届生青睐。而家教、配音、银行会计、造价员等职位虽然受到应届生青睐,但由于企业需求有限,此类职位并不好就业。

  

  六成企业关注实习经历

  

  在查阅简历时,企业更看重应届生哪些信息?赶集网数据显示,60.3%的企业关注毕业生实习经历,51.0%的企业关注所学专业。

  除此之外,企业还注重年龄、性别、在校活动、毕业院校、毕业时间等信息。

  在投放简历时,60%的简历被HR浏览时间少于一分钟。因此,应届生的简历必须重点突出,快速打动HR。

  毕业生频繁的跳槽,以及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也影响企业更愿意招募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老鸟”,而作为职场“菜鸟”的应届毕业生,更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去培养,能提供漫长的实习岗位已属难得。

  另外,赶集网数据显示,企业方反映,应届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前两位问题是:对整体行业缺乏了解44.5%;责任心不够43.6%。此外,不懂得职业规范、不擅长沟通、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扎实、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是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

  

  在“错位”中找机会

  

  那么应届生如何才能从与成熟人才的同台竞争中胜出?

  针对今年出现的就业难问题,智联招聘建议,毕业生们应脚踏实地,多积累实习经验以适应职场,往年有48.4%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

  同时,毕业生们应放正自己的心态,不要盲目追随大企业、大公司,在“错位”中寻找机会,中小型企业、跨行都会有发展空间,然后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制定职业规划。

  而高校则应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不同工作的真实情况,扭转大学生固有的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培训。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