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金融报消息,本月是新版《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的时间。该《办法》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第二章第七条中的规定:“报名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条规定被业界解读为保险业的人才计划,保险营销员的学历要求将从初中生升级为大专生;更被视为今年中国保险业提升行业形象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此时,也正是保险公司招兵买马的“旺季”。然而,即使面对“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699万的历史新高”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各寿险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还是高兴不起来。对于他们来说,招聘难仍然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据一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直言,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保险销售并不“来电”,原因在于,一方面与目前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定位不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保险业自身的口碑不佳有一定关系。
另有一家寿险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尽管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主动应聘销售员的人数却几乎为零,“大学生们的职位意向要么是公司管理层,要么就是财务部或者后勤部。如果你告诉他是保险销售员,他们会放弃应聘机会。”
事实上,保险营销员增员难一直是保险公司的普遍现象。“即使保险佣金再高,没有社会关系网的应届生能卖出几份保险?而且父母家人都不支持我干这行,他们说暂时找不到工作宁可在家呆着也不要去保险公司。”在应届大学生小张看来,做保险营销员不仅工作压力大,收入也不稳定,还要经受来自家人与社会的异样眼光。
对于《办法》提高学历的做法,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通过规定考试后取得的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同时各地保监局可根据辖内实际调整参考人员学历要求,但取得的资格证书仅在当地保监局辖区有效,这些人员欲跨区从事保险销售,还得另外参加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其实,全国或地方的销售资格并不能给保险营销员带来多大的影响,保险公司招聘营销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看中该营销员在当地的人脉,同时,保险公司也支持异地账户划账,所以地域上的销售限制对于险企而言影响甚微。
据悉,近期多数中小寿险企业的招聘主力都转为同业引进的营销员团队。“很多团队的负责人都能达到一定的业务层次,工作时间做长了,基本会被业内其他公司挖角。”为了挖角现成的团队,险企多数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若是同业引进,只要团队具备能力,能达到关键指标的要求,寿险公司一般会为团队的负责人提供一年或两年的底薪。其他营销员亦能获得部分的固定底薪。”业内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