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力中国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原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3-07-18点击率:861

 凝聚专家学者智慧,助推产业集聚发展。

  7月7日,中国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原高峰论坛在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河南省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投资者、企业家、海内外商会、经济学家及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300余人齐聚郑州,深入探讨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力。

  此次论坛得到了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企业家日报社、中华炎黄企业促进会联合主办,由中国鼎昌集团、中国企业家联盟、企业家日报社河南运营中心联合承办。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中央,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李道民,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杨杰,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赵纯武等领导莅临论坛现场。

  郑州航空港区、漯河、郏县等30余家先进产业集聚区领导及代表,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及河南煤化集团、双汇集团、金龙精密铜管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活动。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企业家日报》社河南运营中心主任刘冰女士主持了高峰论坛。

  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杨杰,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赵纯武,企业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龙良贤,三家主办单位领导在论坛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此次论坛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领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引下,以“塑造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力”为主题,以“招商、聚商、育商、助商”为宣传口号,旨在打造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产业集聚的高地、招商引资的窗口、商机合作的桥梁。

  这次论坛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进行了信息交流、专家演讲、合作洽谈、专题研讨等活动。

  “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集聚,本质是资本的集聚、人才的集聚、服务的集聚和效率效益的集聚。”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和产业集聚规划专家王忠明提出,“城镇化”和“专业化”是塑造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力的两大动力。产业集聚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平台,政府和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么一种机遇。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认为,产业集聚区应当优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鼓励企业诚信经营,并支持企业家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家的灵魂,加大创新技术投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吸引科技要素,使企业成为新的创新主体,构筑企业发展的新优势。通过不断地创新,跑得更远、跑得更稳。

  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全国人大代表、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认为,政府从房地产开发里面的收入有土地出让金、各种税、各种费三大项,这三项收入占整个商品房销售总额的65%~70%。仅仅土地出让金一项,过去20年间政府就拿走了30万亿元。

  胡葆森坦言,现有的农村社区建设仅仅是完成居住方式的转换,在生产方式没有转换的情况下,农民住上高楼,还要下楼种地。这种单单拆旧楼、建新楼,拆旧村、建新村,有可能带来新一轮资源的浪费。政府在政策制定、总体规划、扩大生产、解决就业、拆迁安置、融资投资、工程建设、社区管理等八项工作上,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美国花旗银行总部财务运营副总裁尚楠在演讲中建议,国外产业集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资本积聚对产业集群的形式发挥着积极作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完善与发展投融资平台,应该拥有商业信用价值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金融产业,符合河南省省情的商业信用价值体系及资产管理平台,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企业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龙良贤在致感谢辞时表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矢志不渝与实践同行的中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奋发努力。在这个壮丽雄奇的进军征途上,产业集聚挥军中原,营造了一片“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观,感受中原崛起的财富魅力,从而深信“中原兴、则中国兴”,“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豪迈情怀。

  在专题研讨环节,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河南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正院级调研员李鸿昌等作了演讲。

  圣光投资集团董事长周运杰作为郏县产业集聚区产业代表,发表了题为《创新经营机制是推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的经验分享发言,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

  本次论坛还吸引了河南周边相关省份的关注,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党委书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杨红才在会上做了经验分享。

  目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截至2012年年底,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有55个,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7000亿元。

  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国企业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大河网、河南商报、东方今报、河南青年报等50余家新闻单位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