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发布时间:2013-07-18点击率:903

  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的城市化的中期。中国的城市化,它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因为记得大概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有一位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21世纪能够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两件大事,一个是以美国的信息产业革命为先导在全球引起的信息产业革命,另外一个就是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化。

  为什么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化,对全人类的社会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一,全球的大的背景,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生在一个国家的事情,对全球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第二,中国的城市化,它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一件大事,同时,通过城市化的进程,我们会发现,在过去20年间,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我们消耗掉了全世界各种生产要素的一个很大比例,比如讲钢材,我们消耗掉全世界钢材产量的1/3以上,我们消耗掉了全世界水泥产量将近一半,我们消耗掉全世界木材、玻璃,所有和城市化有关的建筑材料,我们都消耗掉将近1/3总的一个比例。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化对全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是巨大的。

  为什么十八大之后,不再提城市化,而强调了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也是包含在城市化的整个进程之中的,而提城镇化是为了强调今后15到20年城市化重点,是将大中城市的各种工业化成果和创新成果,向中小城市不断地延伸、不断地释放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15到20年中国的城市化下半场,河南和中部地区将是一个主战场。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选这个主题非常好,发生在过去的4年间的河南的产业集聚区,这180个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一个创造,因为产业集聚就我们发现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因为,没有就业为先导的城镇化是一个不充分的城市化。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中国的社会一直处在一个两元结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可是在过去20年间,由于城市化不断加速,形成了一个我们现在有些社会学家称之为第三元的,就是在城乡二元结构游离于二元结构之间的三元结构,就是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大?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是2亿6千万人,这2亿6千万人大家知道基本上都是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因为单单说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是不准确的,因为好些已经变成了蓝领,有些已经成为了白领,甚至我们说有的在北京搞京漂,这些搞艺术的,这些都属于进城务工人员的话。

  我们这个群体大约二亿六千万的人口,因为他们劳动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家属在农村,他们生产产出或者创造在城市,而消费在农村,他们收入在城市,而他们置业的资产在农村,所以这就变成了过去二十几年间,形成了这样一个第三元结构。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所以说下一步的道路,我个人认为,产业集聚区为什么是一个创造?因为它是以解决就业为前提的,因为所有的城镇化,我刚才讲三元结构的问题,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仅仅解决就业,解决就业这个前提,但仅仅解决就业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关于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现在也开始出一些新的政策,先从小城市开始做起。所以我们说,最近也看到各种媒体上谈到,城市化首先是人口的城市化,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个人认为,城镇化的意义确实非常得大,它完成了两个解决。

  第一,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了出来。大家知道,中国解放初期,我们还是一个农耕文明为底色这样一个民族文化,实际上它是一个大约超过11亿人在农村,过去还是以在土地里为生产方式的这样一个群体,城镇化的意义,就是把农民从土地里面解放出来。

  第二,把土地重要城镇化生产要素,把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如果农民不进城,他守住这块土地,那么土地同时也不能从他们手里面解放出来,而我们的城镇化又需要土地这样的生产要素。所以我说城镇化的意义,通过两个解放,把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了重新的配置,一个是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来,一个是把土地从农民手里解放了出来,这两个解放使得城镇化生产要素在新的一个时期,或者在产业集聚区或者等等这些平台上进行重新的配置。

  大家知道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大约现在有8万家开发商,建业是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或者叫特立独行的一个省域化发展战略,从省会城市,然后到地级城市,再到县级城市,现在,今年也已经进入两个乡镇,省、市、县、镇,我们这样一个战略框架,进行了大约21年的探索。

  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城镇化这样一个大政方针,在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下,在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们的城镇化一定会为老百姓,为13亿中国人带来新的福祉。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