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华佗论箭组委会首席专家、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冒着酷暑来到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的安徽合肥,为合肥100名兼具“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的学子亲手颁发了个性奖学金,每名学子获得一万元奖励。
个性企业家倡导个性理念
身为“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的创办者,严介和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个性二字。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曾被冠以“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等光环,上世纪80年代,经过公开竞争,一路过关斩将,连续坐上多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的“破座”,后又经历了三十多年政商媒的摸爬滚打,心血沧桑。从教从文十年,官商“掌门”十年,私营“老板”十年。先后成就了上百家企业。他特立独行、桀骜不驯,面对媒体公众的质疑与追问,潇洒处之,永远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谈到个性,严介和以“鲁班门前弄大斧”为例,他认为,“鲁班门前弄大斧,是学习方式的大胆创新,通过一种颇具风险的方式,进行的一场自我挑战,不是为了挑战对方,而是为了挑战自我,不是一心求胜,而是独孤求败。以主动激烈的态度,冒着人格被贬损和可能遭受身心重创的风险,暴露自己的短板,怀着焦渴之心,以期得到指点和提高。”他将此看成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更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接受挫折和挑战就犹如接受新的荣誉。”
自“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从去年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个性”、“个性化教育”更是成为各界评论的焦点。
据了解,在斥巨资奖励个性学生的同时,为了吸收、培养更多的个性化人才,多年来,太平洋建设、华佗论箭组委会每年都面向高校高薪招聘个性学生。严介和介绍,2013年,仅太平洋建设便为应届毕业生尤其是个性学生提供了1200个就业岗位。此举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无疑也为个性化人才成长创造了机遇,搭建了平台。
个性教育挑战一元化教育
2013年,伴随着699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中国大学生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却依旧面临着“用工荒”。“就业难”与“用工荒”两个矛盾现状尴尬共存并愈演愈烈,俨然成了影响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不久前,严介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共存是“与市场脱轨、政府包办教育”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学生比例的失衡。他说,世界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孩子的比例一般最多不超过35%,其余65%-70%都会学习技工专业。与此同时,中国普及高等教育的政策,使孩子们都上了大学,但根本却没有学习到具体的技能,且毕业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严介和预言,诸如这种“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未来10年将愈演愈烈。
现今同质化教育让严介和痛心疾首,面对培养“温室中的花草”的教育模式,他的内心充满了忧伤,进而表现出愤慨。他说,“同质化教育抹杀了个性,差异化教育培植了个性,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不在同质化,而在差异化,差异化缘于个性化。”
严介和向记者透露,出身教育世家的他最终的目标就是回归教育,创办世界顶级的大学——华佗大学。“我要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先商而后学的商学院,彻底改变现在中国的商学院没有‘商’只有‘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