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脑力激荡 把脉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13-04-09点击率:955

策划词: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4月6日至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为“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作为经济论坛,企业家依然是本届论坛年会的主体。据悉,今年共有32位世界500强企业的董事长、CEO出席论坛,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论坛的议程安排中,多个重量级论坛都与企业话题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关注。不仅召开了有关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发布会,还先后开设“民营企业家”、“产业空洞化:制造业的隐忧”、“小而美:中小企业的成功之路”三场圆桌会议,首次集中求解中小企业“突围之路”。

 

  政府支持自身努力 专家点睛民企发展

  政府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全球经济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有所作为?民间投资更青睐哪些领域?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参加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的40多位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嘉宾热议上述话题。

  

  “放手、放手、再放手”

  “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总的来讲就是要放手、放手、再放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发出强烈呼吁。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四大难题:市场准入、税费负担、融资困难和权益保障。“而且根据我们调研,侵犯民间投资主体主要是权力部门,民营企业很无奈,也很困惑。”

  张维迎表示,政府监管必须透明化、法制化,对所有企业一律平等对待,不能因某些企业的特殊身份而特殊对待,进而对另一些企业进行歧视。

  他特别提醒,政府一要改变心态、改变意识。“投资是企业家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我们无法相信政府官员比企业家判断得更准确,更何况政府官员本身不担当任何风险。”

  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平台机制,让所有企业的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公平处理,这才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

  

  “固定资产投资只能也必须依靠民间投资”

  “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7万亿元,如果投资增长是18%,那就接近44万亿元;去年民间资本投资占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1%,如果今年不超过70%的话,GDP增长7.5%的目标就可能完不成。”保育钧认为,政府的公共财政应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应该再充当投资主体;国有资本的投资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行业,不应该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只能也必须依靠民间投资。”

  但是钱往哪里投?投去干什么?“未来三年民营企业国内和海外投资大有作为的行业是什么?”会议主持人、德勤中国全国客户与市场战略主管合伙人陈建明提出了两道选择题。

  结果显示,“科技、电信与传媒”是嘉宾认为国内最具潜力的投资行业,“消费品”和“医疗”并列第二;海外投资方面,得票最高的是“现代农业”,其次是“海外房地产”。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则认为,面对国企、外企竞争,民企可以找到差异化的方法实现共同成长。“比如金融行业,地方小金融成长非常快,小额担保、租赁等方面民营企业有很多可为的地方;在三四线城市基础建设、保障房建设方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完全有可为之处;即使是能源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在走出去当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有了合适的“鞋”还可以买新“鞋”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卢伯卿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12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1/10,并购数量上民营企业已占到62%。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规模日益增加,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并购案已经屡屡出现,并购目标也从早期的获取技术、立足国内市场,逐渐转变为品牌拓展、取得海外销售渠道和获取当地市场。”卢伯卿说。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现场调查揭示,近半数的嘉宾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投资地法律环境和商业文化不熟悉”;其次是“并购后整合能力欠缺”。此外,“目标企业对中国企业持续运营能力不信任”“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投资审批流程复杂、时间长”也被认为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挑战。

  “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但是你买了一双适合的鞋,不等于不想买新鞋。”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认为,民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和行业特点,先把国内事情做好。“适合‘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就‘走出去’,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有国际视野。”

  “不能用宏观环境掩盖自身弱点”

  “近些年社会舆论为民营企业做了不少呼吁,希望政府改善宏观调控,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发展机会。但千万不能用宏观环境掩盖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和问题。”保育钧说。

  他认为,民营企业“普遍不太会商业模式创新,只会打价格战,自相残杀,一地鸡毛,很惨”。“当务之急,就是能否突破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走联合发展或兼并重组之路。”

  保育钧还表示,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投资项目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成果新产品,仅靠一己之力,靠创业之初的“父子兵”“亲兄弟”式的管理是难以应对的。

  据统计,全国现有民营企业1085万户,但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公司还不到4万家,98%以上的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平均每户注册资金300万元左右,实力有限。“但产权明晰是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发展动力强劲,这为突破产权封闭的束缚实现抱团取暖,实现由小老板、大老板向企业家转变提供了条件。”保育钧说。

  (何宗渝 罗宇凡 王存福)

 

  郑永刚:应取消企业成分 统称中国企业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分论坛上,杉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永刚呼吁公平的市场环境。他认为,应该取消中国企业的“成分”,不管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统称中国企业,统一纳税,减少行政审批。

  据调查显示:2011年在市场准入方面,52%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主要困难是市场准入。2012年“新36条”颁布两年多,仍有37%民营企业家认为市场准入环境阻力重重。

  郑永刚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实际上还处于整个竞争不平等的环境下,这是核心问题。对此他建议,以后取消民营企业的叫法,取消行政审批。“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强、做不大,除了企业本身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平的一个竞争环境、政策,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逐渐改变,中国企业不但能做强,同时也能做大。”

  郑永刚说:我们的嘉宾谈到中国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竞争力还是非常不匹配。比如香港的奶粉事件,中国这么多奶企,它的问题核心在哪?那就是它的安全性,所以还是要把品牌建设、它的安全和它的整个品质,这个问题现在到了非常严重的一个事件。我们大概的意思,一个是专业,一个是先做强、后做大。这是大家所讨论的结果。一个建议就是说,不管做强也好、做大也好,中国的民营企业实际上还处于整个竞争不平等的环境下,这是核心问题。当今民营经济这样的环境下,只有改革,才有发展的机会。应该取消中国企业的成分,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不管民营企业也好、国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统一纳税,减少行政审批。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强、做不大,除了企业本身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平的一个竞争环境、政策,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逐渐改变,中国企业不但能做强,同时也能做大。(凤凰)

  民企转投虚拟经济 谁来坚守“中国制造”

  在实体经济中实现了原始积累的中国民营企业主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回报率更高的虚拟经济行业。在成本增加、产能过剩、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正从实体经济向房产、证券、金融行业转移,短暂的投机行为不断上演。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无人坚守的隐忧。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的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也将目光聚焦在了隐忧重重的中国实体经济。

  

  “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

  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被众多参会民营企业家视为未来5年看好的投资方向。而出现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偶然。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房价一路飙升,同时不断上升的还有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在这种剧烈的落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选择将从实体经济中积累的资金转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

  “房地产行业圈钱速度快,3到5年一个周期,几千万元、几亿元的资金到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快钱。而做实业都是一分几厘积累下来的。”湖北省荆州市权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荣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企业正在变成服务“快钱”的“壳”。“因为制造业企业融资快,房地产来钱快,拿企业融资来的钱做房地产,赚钱后再投实体,实体再融资,进而循环往复,已经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汪荣说。

  而事实上,将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投向房地产在当下的中国已经算是一种相对“理性”的行为。更有一些民间资本,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流向了地下钱庄、农产品投机等风险极高但回报又极快的投机领域。

  于是,中国的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制造业企业陷入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蒜你狠”“豆你玩”等看似荒谬的投机现象此起彼伏。

  持续的资产泡沫和“去实业化”现象,是否会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根本性威胁?

  博鳌论坛嘉宾、德勤全球常务董事罗格·达森认为,这种趋势对实体经济构成的风险是必然的。一方面,没有人能预测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这种高收益到底能繁荣多久。另一方面,企业若要加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必须长期在实业上谋求创新。

  

  实体经济困境的背后是转型的需要

  “我现在做的布料行业,随着东南亚劳力越来越便宜,出口量急剧下降。也直接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利润率下降。”在谈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时汪荣并不乐观。

  类似汪荣的担忧在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当中都普遍存在着。在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下,习惯了低成本、低质量、大市场的中国低端制造业大多都如履薄冰地在寻找着新出路。

  “金融危机时期,出现了很多企业外迁的现象,广东东莞最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都从事于低端贴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丢掉订单就相当于失去了业务。”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博鳌论坛上说。

  遗憾的是,在寻找新出路的过程中,更多的企业选择的是回报高、见效快的虚拟经济行业或是投机市场,而不是将积累的资金投向技术革新和内需市场的开拓。

  “世界不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无限大的市场来满足中国企业出口的需要。”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看来,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已经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业立国需要我们做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本应是实体经济有效的助力,但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带来的只能是泡沫而不是繁荣。

  事实上,就在“世界工厂”中国面临着制造业隐忧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则掀起了一场“再工业化”的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充分认识到不能仅依赖于金融创新和无度的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这并非是制造业的简单回归。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在博鳌论坛表示,美国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是把核心制造业原封不动地留在本国,而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一些企业实际上只是国外企业的生产车间,被发达国家所绑定或者控制,盈利水平和能力受到严重挤压,部分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碎片化”,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坚守“中国制造”已不能仅满足于在产业链的低端打转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业立国需要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思考。

  多年深耕实业的民营企业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一直坚信,实业是资本市场的“根”,脱离实业的资本炒作是“无本之木”。郑春影认为,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驱动力。而如何鼓励靠制造业、实体经济积累起财富的中国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开发内需当中,现在则应成为决策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罗宇凡 徐蕊 王自宸)

  求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发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集中求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论坛首日即发布《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报告,引起了与会金融界人士的关注。

  报告称,调查显示,目前66.7%的小微企业主在寻找外部资金来源时首选银行,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的首选渠道,但与此同时银行服务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45.8%的小微企业主均认为目前贷款到位时间长,其他包括无法提供足够抵押或担保物、不能提供合适财务报表、贷款成本较高都是小微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的常见问题。

  中国光大银行零售部总经理张旭阳在博鳌论坛上坦言,不仅是光大银行,各家银行在小微金融的发力会不断深化。

  这其中还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即便是中行这样的大型银行也体会到,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将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客户配置有利于其提升净息差。可以预见,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客户将是利率市场化时代中国银行业机构的一个普遍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博鳌论坛上提出,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被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格抵押品,信用状况一般又不透明,因此很难直接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小微企业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制度建设。为避免银行的不作为和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要与协作银行明确适当的担保比例,在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

  张旭阳认为,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模式创新,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此前,光大银行推出一种“互助金”模式,通过小微企业组织相互提供担保,内部形成制约,从而稀释贷款风险。一些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模型建设,分析出可以给哪些小微企业贷款,也减少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而经济学家胡祖六则建议,小微企业难改自身资产、业务与财务的不稳定性,外部融资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而,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自身无法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的中小企业提供基本信用担保。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