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浙江人民致力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同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一样,凌兰芳一如既往的脚踏实地,培育弘扬感恩文化,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用身体激情践行,用事实激越说话,以“责商”奉献精神引领企业员工践梦于小康路上。
东南风吹绿了农家田桑,
三月里闹蚕花喜气洋洋;
巧姑娘赛天仙织女下凡,
泻银河铺彩霞飘舞霓裳。
……
今年的中秋节,由丝绸之路集团(下文简称丝绸之路)荣誉出品的湖商月饼盒上,印着多年来被湖州人广为传唱的歌曲《湖州,我可爱的家乡》。这首优美瑰丽的词作,还一直展示在该集团展厅里的一条长长的真丝数码织锦上,湖州“中国绸都,天下粮仓”如诗如画的意境跃然于上,作者对家乡绵延万里的热爱流淌其间。而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这位满腹诗文、用诗之路谱写丝之路的现代儒商,这位曾带领5000名下岗工人勇奔小康的掌门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员工,深深懂得仁爱、感恩、舍得与微笑。“在追求中感恩,在感恩中追求”,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执著于担当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责商”。
■风云浙商
员工满意的“掌舵人”
丝绸,是他为之敬业一生的产品,轻柔绵长。
千丝万藤,路漫情长,他破釜沉舟,解决了50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他三年收购7家国有丝绸企业,为五千年传承的湖州丝绸编织出一曲霓裳盈扬的曼妙华章。
——摘自“风云浙商”颁奖盛典凌兰芳获奖评语
2007年1月31日,浙江省最隆重的商界大选——“风云浙商”颁奖盛典正在进行。当凌兰芳从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童芍素手中接过了奖杯、证书时,现场回响着如上评语,观众席掌声雷动。从这天起,凌兰芳成为了500万浙商的又一份骄傲。
2010年7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颁证与表彰仪式上,丝绸之路同时荣获“原创设计”和“陈设用品赠送”两本证书,并受到表彰,颁证词上写到:上海世博会因您的奉献而更精彩。
今年9月,全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国纺织思想文化建设功勋人物”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获此荣誉的凌兰芳与浙江其他3位民营企业家相携出席。表彰大会认为,凌兰芳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奋斗精神,诚信经营,关爱员工,坚持走创建民族丝绸的国际化品牌的道路,是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企业践行的杰出代表,是“员工满意的掌舵人与敬佩的灵魂工程师”。
■以人为本
关爱凝聚企业合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下岗工人兮变浙商。
兄弟姐妹兮受鼓舞,
丝绸之路兮通四方。
——摘自“风云浙商”颁奖盛典凌兰芳即兴诗作
当年,在“风云浙商”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白岩松曾这样问凌兰芳:“很多人认为,公司拥有了一批‘4050’员工,是你的良心使然;但作为一名企业家来看,你认为他们是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有能力的队伍?”
“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兄弟姐妹非常的棒,是他们,把我抬进了今天。”他的回答只有短短一句话,却落地有声。
随即,他有感而发,诵出了上面这首原创诗文。没有古人击筑而歌的壮观,同样涌出一腔豪迈,顿时迎来了一片久久不息的掌声。
有一个故事在丝绸之路内部广为人知。那是2003年元宵节,凌兰芳看望工人时听到女工陆晓琳反映春节过得不愉快,她和女儿租住别人一间房,房东催她搬,一时没房住又没有钱买房子。凌兰芳听了沉思良久,闷在心头一个多月,最后决定率先建立全员覆盖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年后,陆晓琳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下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每年需多掏一大笔钱为每位员工办理住房公积金,不仅企业内部高层领导有争议,就连外面的一些企业也议论纷纷。但凌兰芳却力排众议,他说,没有安居,哪来乐业?
正是这种处处为员工着想的观念,使现在的丝绸之路所有1年以上工龄的职工“五金”保险全面覆盖,并实现了3个“100%”:100%签订劳动合同,100%参与各种保险,100%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有付出必有所得,凌兰芳的这份感恩和关爱,换回的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片忠心,也让企业得到了凝聚力与竞争力:2006年,这批由凌兰芳率领的“4050”部队,已经把丝绸之路集团的销售额提高到7.2亿元,利税达4500万元;企业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再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先进民营企业。
以关爱凝聚合力。如此饱含热血的关爱,不仅洋溢着凌兰芳的创业豪情,浸润着他的人文气质,融合着他对丝绸、家乡和理想的种种情结,更推动着员工与他如亲人般相携前进,相拥取暖,如一颗颗鲜艳夺目的明珠,缔造起一座座坚实壮观的大厦,映照出丝绸之路美好的未来。
■爱心无疆
人性光辉熠熠闪光
天崩地裂兮神州摇晃,
山川蹂躏兮日月无光,
家园糜烂兮生灵涂炭,
长歌当哭兮祭我国殇。
几经浮沉兮几经沧桑,
血沃黄土兮泪湿玄裳,
不屈不挠兮中华儿女,
朝阳飞升兮世界东方!
——摘自凌兰芳诗作《戊子国殇哭祭》
汶川大地震后,凌兰芳有感而发,赋诗《戊子国殇哭祭》。全诗在网上长挂,有网民直呼“慷慨悲宏之作”。都说大动荡必有大诗作历千年不衰,可是谁能理解,作者由衷流露出的是对灾难的无奈悲情,是对受灾百姓的牵挂和勉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期待。
“不屈不挠兮中华儿女。”写诗的人,做事的人,写诗如做事的人,就那么坚忍着。正因为坚忍,凌兰芳才变得坚韧。那是怎样一种充满雄性的毅力啊,蓄满的沧桑如银河倾泻般无穷无尽。
后来面对玉树大地震,凌兰芳又写了一首《国殇日吊玉树》云:“哀伤玉树泣临风,浩气悲声九州同。劫波渡尽脊梁在,崛起中华万年雄。”
凌兰芳说,丝绸之路是个幼小的、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我们还不具备出手一个亿那样的慈善重举的能力,但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催促着我们的良知,相信善举有限,爱心无疆!
全体丝绸之路的成员甚至包括集团下属阳光幼儿园的小宝贝儿们,在地震第一时间就向四川灾区汇送了52万元人民币,力量虽然绵薄,但一分一厘都是丝绸之路兄弟姐妹们的心意。
丝绸之路的捐献榜实际就是全员的爱心榜,很多普通而又平凡的名字后,写下的数字居然超过了捐赠者当月工资收入的1/3还多。当时幼儿园的小宝贝儿们捧着储蓄罐排队捐款的场景,直令观者眼角湿润。
早在2006年集团获社会责任大奖时,就有媒体问凌兰芳,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凌兰芳的回答让人记忆犹新:“对祖国对人民要无比忠诚,对理想对事业要坚毅追求,对客户对社会坚守诚信,对员工对他人要倾心关爱,对环境对自然要友好保护,对自我对家人要向善从廉。”那么,慈善是什么呢?“慈善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人性的光辉,在关键处,在紧要时,在细微点,在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场合,都要熠熠闪光。”
■艰难创业
搏击商海坚守诚信
再就业,重上岗,又当家。
丹心谱写理念,奋进浪淘沙。
丝路翻飞花雨,征程鼓荡雄风,创业乐无涯。
崛起长三角,振兴我中华。
——摘自凌兰芳填词《水调歌头》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在商海搏击的浙商曾经也是一位下岗职工。从17岁开始踏入丝绸这个行业,凌兰芳在丝绸这个传统产业里整整干了四十三年。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所在的老国企濒临倒闭,他也被“买断”工龄,成为了下岗工人。
“当我33年的工龄被28500块钱买断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弱势。”凌兰芳回忆道。但不甘就此沉沦的他带领20多个原先的国企员工开始了漫长的创业路,33年工龄换来的28500元钱也让他一股脑儿投到了创业资金中去。
可惜,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就给了凌兰芳当头一棒。
1993年,创业的第一年,凌兰芳便经历了商海的残酷。公司进口的5200吨钢材延迟到货,又恰逢国家宏观调控,使得这批钢材从每吨5000元暴跌至每吨2000元,整整让凌兰芳损失了近2000万元。
这仅仅是开始。1995年,公司一艘运煤海轮不幸被撞沉没,12名船员遇难。这一次,又损失了近千万元。
两年不到,凌兰芳管理的国有公司即面临生死存亡。在当时的体制下,银行和国有公司之间的债务可以抵消。这多少令“丝绸之路”人大有如释重负之感,可凌兰芳却向银行承诺,所有的银行贷款自己一分钱都不会少!
回忆当时的场景,丝绸之路集团总办的章建新不胜唏嘘。“记得那时凌总说,他每月只拿150元钱的生活费。150元啊,他有这么一大家子,要清苦多少年?公司发展到今天,弟兄们都这么说,即使给他配一套别墅也是应该的,可是他还住在那间只有60平方的老房子里。当时我们的惊愕不言而喻,但没有一个人反对,没有一个人掉队,我们都作出了同样的承诺,直至全部还清债务。之所以不去贪图这份‘轻松’,是因为那不仅是对国家不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
贷款到期日当天,公司就归还了银行11万元的利息。
如此掷地有声的履诺之举,树立了丝绸之路的诚信形象,口碑相传。许多大中型的国有企业老总们感动了,将价值几千万元的煤炭、焦炭、炉料、火车车辆、钢材等先给他们销售,允许他们卖掉后再给钱……在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下,凌兰芳和他的企业重新站了起来!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用生命写诗的人,力量必定是无限的,精神也必将是不朽的。
凌兰芳的生命之诗,也将永远在“责商”之旅中激荡。
采访手记
人生如诗梦飞扬
如果说诗如人生,那么一个人的诗路,也是趟着他的人生路呼之欲出。而凌兰芳的诗之路,就是他40多年来心怀感恩、乐于奉献的人生之路。
“在追求中感恩,在感恩中追求”,这是凌兰芳一直坚持的企业家真正的经商之道。他认为,做事业做功名当然要追求要付出,但你走出的每一步,其实都有人在帮扶着你,员工、股东、客户、社会、政府、家人、朋友……他们都是你感恩的对象。“越感恩越谦虚,才会越追求越成功。”
采访期间,有一位员工向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今年7月下旬以来,湖州遭遇连续高温。7月31日晚上9点多,凌兰芳自己掏钱买了100多斤西瓜,冒着酷热高温天气匆匆赶到长三角建材生产车间,看望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董事长的慰问顿使生产一线的员工备感亲切和鼓舞。“凌董就是这样永远惦记着我们。”
记者此刻突然领悟了。为什么凌兰芳的一道倡议书、一个动员令,就能激荡起全体丝绸之路人的创业激情,就能激发起全体丝绸之路人的创新大智慧?原因就在于此: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奉献的情。
今年8月1日,集团召开丝、绸、家纺企业第四次研讨交流会。董事长凌兰芳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茧丝绸市场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各企业的应对措施。11月份,60岁的凌兰芳将办理退休手续,但依然身为丝绸之路董事长的他,将用自己的余力,继续为丝绸之路、为家乡、为祖国奉献,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人物观点
仁爱之心,企业之幸
■ 凌兰芳
仁爱、感恩、舍得与微笑,四者息息相关,串联起企业成功之路。
仁爱,就是以人为本的爱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仁爱,我们就会懂得感恩。
感恩,无分官民,不问出身。时时感恩,处处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事、感恩员工,感恩领导、感恩客户,感恩社会、感恩事业。对于失败和挫折,同样感恩。也要感恩自己,因为自己懂得感恩,就不会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迷航。
懂得感恩,我们就会舍得。捐献是一种舍得,勤恳工作也是一种舍得,一个笑容、一句问候都是舍得。懂得了舍得是必须的,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当我们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帮助是不是已尽我心,已尽我力。我们捐出一百元钱,并不是格外有德,而是我们用一百元钱购买了一种叫作“助人为乐”的心理愉悦消费。帮人即是帮己,舍之即是得之。积德就是积福,德行善行都可积累。
我们慈爱,我们感恩,我们舍得,我们自然就会微笑。对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理应微笑;对世界上不怎么美好的事物,我们仍然微笑;对世界上丑恶的事物,我们坚持微笑。第三种微笑比较难,但是最高贵,这种微笑表明:我们不怕丑恶,能够直面丑恶。我们可以用微笑来消解和转化丑恶,或者我们必须用微笑来战胜丑恶,总之我们始终处在微笑的地位,这是真善美人性的优势地位。
微笑,是处处感恩、时时感恩的本然表情。常常微笑,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我关系都会变得融合。微笑使我们的脸部肌肉舒展,于是我们变得慈祥;微笑使我们内心情绪舒适,于是我们变得善良;微笑使我们的全身经络舒服,于是我们变得健康长寿。如此,我们能不微笑吗?
企业的微笑,要提升营销和研发两个端点。人们的真情微笑,要提升仁爱和感恩两个端点。企业管理者的人生领悟注定会影响到他的企业运营态势,从仁爱到微笑,走向的就是企业的“幸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