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父亲母亲

发布时间:2013-10-18点击率:741

我生于江苏南通,生父姓顾,但因家庭条件原因,从小被过继到季家。两家常有来往,我得到了他们的关爱,并能健康地生活着,走到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有些已经变得模糊,有些却如在昨日。每每想起,内心更加坚毅和思念,怀念之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难以回避,不能自已。因为不能陪在他们的身边,对生、养父母(包括我的岳父母),我充满感恩、内疚和痛楚。我很怀念他们。

  

  深怀愧疚

  

  今年是我亲生父亲顾钖爵诞辰一百二十周年,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是我养母顾钖英逝世四十六周年,生母袁庆芬逝世四十三周年,岳母逝世三十三周年,养父季邦宰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

  四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便来到贵州工作。当时,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原因,父母们在世我未能常回家看看,特别是生命垂危的弥留之际,最希望我回去尽孝照顾他们的时候,也未能守候在他们身旁,陪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养父、养母是他们逝世后我才赶回去料理丧事的,生母是在她昏迷后我赶回去的,陪了几天。我也曾经极想申请回老家所在省市,希望能尽赡养的义务,但因各种原因,不能成行。父母亲的仁爱与宽容,上级领导的关心,对本职工作的不舍,让我在忐忑、内疚、痛苦中坚持到了今天,也渐渐学会了理解、坚毅与宽容。因为那时的交通不便,我也不希望他们看到我们一家人在外地的境况,我的父母亲们一个也没有来过茅台,直到去世,这也是我的遗憾。

  亲生父亲逝世时,正值茅台酒下沙季节,当时我最尊敬的王绍彬老厂长正在病重期间,李兴发厂长身体也不太好,杨仁勉厂长已调遵义珍酒厂,我那时已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为了不影响工作,不影响下沙质量,尽量抓好这个茅台酒生产“重中之重”的环节,未向领导提出申请回去奔丧的要求。岳母逝世我们也没回去。

  后来,我家所在的农村曾两次规划墓地,需要搬迁祖坟,因各种原因,没能请假回去,是请亲友帮忙搬迁的,我儿子代表全家参加了安葬仪式,季家花了不到五百元,顾家花了约二千元,在极其简单的墓碑上连养母的名字都写错了,岳母也因葬在海门江边,后被江水冲走,成了水葬。所以说,他们的墓地是很寒酸的,或已经找不到踪影,更谈不上什么豪华和奢侈。每当想起这些事,我内心非常痛苦!仅想以这篇回忆弥补一点点忠孝不能双全的遗憾。

  

  重视教育

  

  我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是农民,有的是雇农,有的是贫下中农,主要靠种田养家糊口。农闲时,亲生父母经常以帮人做饭、烤酒、缝衣、裁衣、绣花来补贴生活。养父偶尔做些小生意,到江南卖土布,有时可赚点钱补贴生活,有时还赔本,生活很困难,到了过年经常有人上门要账。不但如此,从我记事起,亲生父母家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就经常生病,后来才知道得的是“痨病”,现在叫“肺结核”,当时堪称是绝症,真是雪上加霜。每每忆到此处,心中总会涌起难以承受之感,哀痛他们生存处境之艰难。父母们为了养家糊口,一方面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养活一家人,还要利用农闲时节和空余时间去做帮工,做临时工,挣钱为子女治病。治病需要很多钱,有时难以为继,还要去求人借钱。我的一个弟弟就是因为生病发高烧缺钱没得到及时治疗,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一字不识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却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我记得我的养父虽然不识字,却要监督我背书,我有时背不出,就胡乱的背,欺负他不识字。后来他找到窍门了,我一背书他就数数,看我背了多少字,然后再对照课文的字数,弄清楚你背错没有,这些严格的“土办法”对我是很大的促进。

  到了快小学毕业的时候,两家父母正好在一起,就谈到毕业了怎么办?有的说种田,有的说到上海去学生意(做学徒),有的说继续上学,后来他们统一了意见,说如果考得起,那就卖田、卖家具也要送出去读书,如果考不起,就在家揪铁搭柄(一种农具)种田,不要怪父母!就是在他们的这番激励下,我真的开始认真学习了,更加自觉,终于考取了初中。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没有父母们的激励,我不可能上初中、上大学,也不可能到贵州工作,更不可能得到这么多人对我的关怀。我经常把这件事告诉我周围的同事,希望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帮助教育同事的子女,激励他们考取中专、大学。

  父母重视子女教育还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二哥比我大十几岁,因为家里穷,他被招上门女婿到陈家,陈家也很穷,解放前子女读不起书,解放后政策和条件好转些了,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学了,家里一合计,把那时已经到上海学生意的儿子(我的侄儿)叫回来,和我一起重新再读小学,他比我大,比我懂事,学习理解能力比我强,所以我们都考取了初中,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一是一家同时考取了两个,二是那时小升初的比例不到10%。后来,我们都依靠助学金相继考取了高中,上了大学,我的侄儿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我分到了贵州。

  在我读书期间,父母们既要考虑我的学习费用,又要为哥哥、姐姐看病,又遇到了亲生父母家失火,养父母家老妈妈生病,开了两次刀,后来,哥哥病死,经受了很多艰难困苦,我不敢想像他们要经历着什么样的苦难,才能艰难前行!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深刻地记得亲生父母从没吃过鸡肉,也从没吃过猪肉,哪怕是自家养的。因为家在江苏鱼米之乡,最多有时吃点鱼,也很少,生父从来都是吃剩饭剩菜。我不知道他们为了我读书,为了我长大,为了我工作,受了多少煎熬!

  

  辛勤劳作

  

  我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很勤劳。从我记事起,他们天天忙于料理家务,种田,农闲时还要帮工。尤其是亲生父母,解放初,家里姐姐和三哥得了肺结核,不能劳动,还要吃药、打针、治病,花很多钱,既要起早贪黑种粮食庄稼,还要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要求高,需要精耕细作,很辛苦。

  譬如说种薄荷,留兰香,既要耕作,要施肥,又要经常除草,特别是收割时,为了多产薄荷油和留兰香油,一定要选择夏天最热、太阳最毒的时候收割,头顶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的辛勤耕耘着。又譬如种黄芽菜,要种、施肥、除草、捆扎成型,收割时是冬季。为了卖钱,经常是父亲大冬天穿着草鞋,推着木车,母亲帮着拉,一前一后,一抵一背,去卖菜。省吃俭用,为哥哥、姐姐治病。

  哥哥、姐姐们也很懂事,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哥哥有点文化就帮村里、社里做点事,挣点公分钱,姐姐没文化就帮做点家务,身体稍好点时,甚至也推车去卖菜。靠种田还养不活全家,父亲还要去帮工、帮工商业者烤酒、做饭;母亲还要帮人织布做衣、绣花,尽量挣钱养家度日。有时还不够,生母还要向亲戚朋友借钱为子女治病。母亲告诉我,有一次哥哥、姐姐病得很严重,药费很贵,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为了子女治病,只好只身去上海向亲戚借钱,一个小脚女人要走路到长江边的码头,然后再用手摇的小船摆渡到大船上,再乘船去上海,就在从小船走到大船上的时候,一个浪头打来,把母亲打翻到长江里了,幸好大船上有会游泳的人,把她救上了船,才逃过一劫。

  那时,母亲要为子女凑钱治病,又要照顾我不被感染肺结核病,要哥哥、姐姐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严格的把日常用品分开,特别是碗筷之类,母亲总是把我的单独放,用后也要把碗筷单独煮一次,50年代的农村妇女已知道简单消毒!可见母亲的勤劳和智慧。虽然父母尽了力,但哥哥还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因旧病复发离开了人世,我的姐姐后来在姐夫及子女的关心照顾下活到了八十岁,享受到了些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工作以后,父母还帮我们带小孩,操劳了一生一世。父母亲付出的总是那么多,得到的却是极少。

  

  坚韧宽容

  

  从我记事起,他们的坚韧与宽容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亲生父母吵架,我家里成员较复杂,有同父异母的,有同母异父的,也从未见父母打过小孩,我从来也没有被父母打过,骂过,最多就是吼几句,我也没有见过亲生父母和邻居们吵闹、打架。养父的脾气差一点,我被吼过、骂过,甚至打过。我从十四岁就离家读书,比较瘦小,父母们怕我在外受欺负,经常和我讲,一人在外,一定要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要尊敬老师,对同学要友善,同学有困难要帮忙,自己有困难一定要自己去克服,要努力学习,生活工作要刻苦,万一有人欺负你,一定要和对方讲道理,不能吵,不能骂,更不能动手,即使对方撒野也要尽量忍让。父母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一辈子只在小学二年级和一位高年级同学打过一次架,此外,从未和人吵过,更没打过,同学有困难时我也总帮忙,曾多次送同学看病,在高中时我当了三年班长,大学时当了五年班主席。参加工作后,离家更远了,家里更担心了,但他们从不流露出来,回到家了总是问那里山多吗,有狼吗?当时粮食困难,总问吃得饱吗?叮嘱我,一定要努力工作,要刻苦,要尊重领导,要尊重同事,要吃得苦,和同事不要计较,在家里也要和睦,要忍让。父母们这样教育我,也是这样做给我看的。

  工作后,他们从来不计较我寄钱的多和少,即使在病重病危时也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回家照顾他们,要我寄多少钱回去用,从来不责怪我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对,一切困难、煎熬、痛苦自己忍受。

  亲生父亲走后,有人告诉我,他在毛主席逝世时落泪了,他说:“毛主席老人家,你不要走呀!让我去死呀!”我猜想,他讲这话是发自肺腑的,因为一是我亲父和毛主席是同庚,毛主席是伟大领袖,责任重大,应后走;二是我们家确实是靠毛主席领导建立了新中国,翻了身,当了家,作了主人!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更不是书香门第,在1959年、1960年连出了两个大学生,这在旧社会根本不可能!恩人应后走。

  亲生父亲走后,有位比我年长的侄儿告诉我,爷爷脾气很好,对人很宽容,很友善,群众关系特别好。侄儿说,我们虽姓陈,但一回到宅上,家家对我很客气,很热情,很友善,看得出是发自内心的,这和爷爷奶奶的为人是分不开的。侄儿还讲了一件事,有次爷爷在帮工时,由于是三家股东出资的公司,有次一个股东的亲戚从竹筒里偷偷地取钱(当时一个可能是我父亲没有文化,不会记账,所以卖东西的钱放进竹筒,竹筒放钱只进不出,还有一个可能是公司出纳不够,就用这个办法来管理),被爷爷看到了,这个股东亲戚不但不收手,而且还很凶恶的让爷爷不准外说,否则要……爷爷感到很委屈,当天晚上就跑到儿子家诉苦。宽容是美德,宽容是人品,这种品质影响了我一生。

  没有尽到孝道是我人生的遗憾,难以补偿,只有用“自古忠孝难两全”来安慰自己。幸好我在党、政府、领导、老师、父母、亲人、同事的关怀、教育和帮助下,特别是在历届茅台酒厂老领导、老员工的支持下,风雨同舟,为茅台的事业尽了我的力量。在我退下的2011年,茅台集团上缴的税金94.49亿元,按当时的汇率相当于英格兰威士忌酒厂一百多家上缴的税金(据资料他们约10亿英镑),销售收入不含税(茅台酒股份公司)为184亿元,考虑当年预收账款及非酒类收入等因素,为白酒行业第一位。茅台股份总资产349亿元,股份公司市值2006.8亿元(2011年12月30日)。2012年5月,全球知名品牌调查公司评选机构华通明略在纽约公布的2012年Brand Z最有价值全球品牌百强企业名单中,贵州茅台首次以118.3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位列全球最具品牌价值企业排行榜第六十九位,都是在白酒行业处于第一位。仁怀市在茅台的带领下也在遵义地区排名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近几年在遵义排名第一,在贵州也数一数二,在西部十二省市中不断进位。

  我坚信,贵州茅台的明天会更好,仁怀会更好!

  父母亲们,安息吧!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