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

发布时间:2013-11-04点击率:670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全社会公开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金融体系改革的设想,有几大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战略背景

  课题组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再平衡的状态,这是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背景。报告起草者之一的刘鹤在《比较》杂志发表的《对中国未来的三大政策思考》一文中就提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指“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处于战略机遇从“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演变为“国内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金融体系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最终制造了巨大的金融危机对于决策层的震撼。资本市场要反映金融体系改革战略背景的变化,就不能因循守旧地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待未来。游戏规则、金融管制等的外部约束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其内部结构必然因为外界的压力重新找到平衡。

  金融改革的路线图

  报告指出的路线图为“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包括降低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发展新型民营金融机构、鼓励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等等。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其目的是通过多层次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不同的社会融资需求提供服务、降低和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破除国有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垄断。利率市场化的路线则是推动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市场化、放开贷款利率、扩大负债端的金融产品规模。汇率市场化的路线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是要形成具备充分反映供需的资金和货币市场,目的是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资本市场要反映金融改革的路线,就要充分理解一个半开放的金融体系走向完全开放、自由竞争中所产生的风险和机遇。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由于自由度和竞争的加剧变化,可能会经过一段不稳定期,是否有足够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可以有效地维持平衡,是资本市场参与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金融改革的目标

  根据该报告,金融领域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这也是我们对于改革红利的预期。高效的金融体系将有效帮助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同时,金融体系的改革红利是一个增量,这个增量如何利用,如何分配,是否会形成长期牛市,都需要看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交银国际在2013年策略报告《改革的悖论》中就提到,“改革虽对经济长远利好,却会给股市带来短期压力”,“中国启动重大改革之时,如于1988年结束商品价格双轨制、于1994年统一外汇定价机制、于1998年重组央企、于2001年加入世贸等等,中国股市的表现均疲弱,不过就能为之后的牛市奠定基础”。因此,短期内我们不能对改革红利过高期待,反应在投资上,还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各级政府减持银行股是方向

  

  为何要“大幅降低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具体减持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不小,但其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国有控股的银行占有绝大多数。如汇金公司持有四大行的股份比例都比较高。为了深化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革,有必要降低其持股比例。从方案的表述来看,“各级政府”的提法,意味着不仅是代表中央政府的汇金公司要减持,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减持对地方性银行的持股比例。

  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大幅降低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这是方向,但具体降低到什么程度?我认为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政策,如作为支撑我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的四大行,国家持股的比例不宜太低;而对地方性商业银行,国家持股的比例就没有必要那么高;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就应该完全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

  银行业改革的方向是怎样的?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方案所称的“在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及早推进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以控制和化解风险隐患”,其路径选择多种多样,比如说,可以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也可以将部分经营不善营业网点分拆出售,同时,还可以将不良金融资产“打包”出售,以控制和化解风险隐患。

  

  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383方案”中的金融改革突破口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在于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建立一个市场导向、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方案中提及的多项改革都在同步推进,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重点发展面向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新三板、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幅度提高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等。

  我相信未来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取决于对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在金融领域,我们看到利差还是很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高企,市场上很多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要注意的是,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的核心在于风险可控,这也是目前相关部门对于民营银行、对民营金融机构设立相当谨慎的根源。实际上,目前我国整个金融系统的管理体制,涉及到大量的政府隐形担保。因此,在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对于民营金融机构而言,如果它是一个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金融机构,市场是需要的。但如果只是想做无风险的贷款,则市场不需要。

  “383方案”提出了多项金融改革措施,哪一项推行起来难度最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目前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是需要花费时间最长的。这项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这项改革要求的条件比国内大部分市场准入放开都要更加严格。包括十年内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货币,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等,这都有一定难度。虽然目前跨境贸易结算当中,人民币的使用逐渐增多,但是需求相对有限。数据显示,日元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时候,也仍然没有成为进出口结算最主要的货币。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