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苏宁云商发布三季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遭遇“双降”,分别同比下滑2.5%、118.11%,近六年来首度单季度亏损。苏宁云商整体业绩下降,但电商业绩却处于快步增长的阶段。线下业绩下降不是苏宁的问题,而是互联网冲击下全行业的普遍问题。对于张近东而言,线上业务才是其关注点,这才是苏宁与全行业的未来。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将全部注意力押注电商,实体店即使不是完全放弃,其角色也不过电商的配角,这是张近东不得不做的抉择。布局互联网,张近东动作频频,包括推行线上线下同价,发力互联网金融,收购PPTV等。另有消息称,苏宁云商将收购满座网,估价500万美元,月底签约。与此同时,苏宁云商还在和大众点评网洽谈收购事宜。
苏宁云商转型“后院起火”
自8个月前苏宁变身“苏宁云商”,张近东的抱负便真的飞上了“云端”,以至于资本市场一时间分不清究竟该把这只神奇的股票划分到哪一个板块——苏宁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呢?
用苏宁自己的话说:“以后看电影上苏宁PPTV,存钱上苏宁银行,买母婴上苏宁红孩子,买房子去苏宁睿城,买基金用易付宝,社交娱乐用苏宁云信……”
然而,当张近东正在转型前沿攻城略地之际,“后院儿”却突然失火——上周四,苏宁云商发布三季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遭遇“双降”,分别同比下滑2.5%、118.11%,近六年来首度单季度亏损。
这为苏宁云商的转型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PPTV的高价“聘礼”
尽管苏宁云商始终未向外袒露转型的完整蓝图,但透过资本市场的窗口不难发现,它似乎和二级市场所有大热的概念都沾了边儿。日前,它又将自己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战略投资押注在了互联网视频行业。
10月28日下午,PPTV聚力与苏宁云商、弘毅投资联合宣布,苏宁和弘毅将以4.2亿美元的公司基准估值联合战略投资PPTV聚力。
在本次交易中,苏宁云商出资2.5亿美元,占PPTV44%的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弘毅资本出资1.7亿美元,占PPTV30%的比例。
PPTV在挑选“郎君”方面很有底气:当大批互联网视频企业不断上演合并戏码时,作为国内视频行业开创者之一,PPTV一直保持了独立性优势。在此优势之下公司把持着近3.4亿的活跃用户群体,在国内视频企业中,位列第三把交椅。
但在互联网视频行业巨头们不断冲击下,摆在PPTV面前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做品牌型的精神食粮,不为五斗米折腰,要么做跨界式的资本桥接,自己制造印钞机。
与此同时,志在全面转型“云商”模式的苏宁也正在寻找互联网电视方面的合作伙伴,二者一拍即合。
该项并购距离苏宁云商耗资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仅时隔一年,在一年内连续进行扩张和并购的苏宁云商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作为A股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的融资成为苏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12日至8月28日,苏宁云商CEO张近东分别9次将自己的股权质押给银行或信托公司,质押股权数量累计达到1.71亿股。以11月1日苏宁云商9.79元收盘价计算,提供的资金达到了惊人的167.45亿元。
显然,为了使苏宁云商的快速扩张得以实现,收购PPTV这个“拜金女”,张近东已经押上了自己的个人财富,以解决资金难题。
“新欢”拖累“旧爱”
事实上,对PPTV的收购正是苏宁云商建立“全端入口”的重要一步。
在转型电商、打出“苏宁易购”品牌后,苏宁云商更急需的是在电视以及移动终端上寻找切入口,进一步覆盖消费者群体。
实现“全端入口”正是苏宁云商为其远期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下的关键一步棋:按照整个苏宁云商的商业逻辑,只有电视端、移动端、PC端、门店的四端合一,苏宁CEO张近东的“云商概念”才算铺好条条大道。
除与PPTV合作实现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入口外,10月22日苏宁云商还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合作协议》,这正是苏宁云商为其高调宣传的O2O“线上线下同价”战略做出的技术准备,在移动端打造的“入口”。
但船大难掉头。“作为一个传统零售业企业,在转型互联网的路上我们走得并不算顺利。”苏宁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所以PPTV不会过早地融入太多的零售业元素,将会保持互联网的独立性。”
转型互联网“不太顺利”一说或是源于苏宁云商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同价”战略时遇到的价格尴尬。公开资料显示,虽然苏宁云商正在进行大手笔的并购并坚持“去电器化”,但为这家公司提供最高收入的业务仍是家电销售板块。
苏宁方面认为,公司具有线上线下多渠道优势,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促销活动,令传统家电产品销售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毛利率水平也相应下降。“您如果在苏宁易购网上商城看到一款低价产品,可以要求苏宁卖场降低至相同的价格,这虽然会影响我们的利润,但对消费者是一大利好。”苏宁云商证券部工作人员称。
另一方面,苏宁“赔本赚吆喝”式的双线同价战略,遭到了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对。国美总裁王俊洲就公开表示,苏宁的这种模式不符合产业现状,由于零售商在商品定价权方面的乏力,同价只能起到宣传作用,短期内无法真正实现。京东方面则指责苏宁称,不少厂商不得不因为苏宁的同价而提高在其他电商平台的售价。
苏宁云商为实现“全入口”布局以及更进一步的“云商”转型,已然砸下重金,公司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增加。
“概念狂人”的主业危机
然而,互联网也只是苏宁野心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在摆脱“苏宁电器”,以“苏宁云商”之名重新披挂上阵后,投资者们发现苏宁集团旗下的业务已经涵盖了从家电到金融的多个领域,一个全产业发展的大型集团正浮出水面。
进入2013年后,苏宁先是于3月份将证券简称转变为“苏宁云商”,之后签署移动转售业务,探路“双线融合”的O2O模式,更进一步涉足银行、社交工具及互联网金融。
今年8月,苏宁宣布正在筹办民营银行,进军金融;9月12日,“苏宁银行”的名称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苏宁金融事业部甚至成立了基金产品专项小组,令苏宁易付宝进一步“余额宝化”,包括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在与苏宁云商洽谈合作,准备推出相关产品。
甚至在硬件产业链上,苏宁也有所布局:早在2010年,苏宁就成立了湖南苏宁先锋电子有限公司,并于10月17日发布了首款平板电脑先锋G71,实现了“苏宁制造”。苏宁云商副总裁王哲称其为“苏宁在互联网转型时期的一款标志性产品”。
作为A股上市公司,高调进军多个热点行业的苏宁云商成为不折不扣的“概念狂人”:在宣布成立银行之后,股价当日上涨8.43%;在宣布收购PPTV之后,股价更是直封涨停。
在“4G网络”、“大数据”、“银行”等多重概念“众星捧月”下,苏宁云商的股价一路向上,统计显示,自年初至10月30日,苏宁云商股价累计上涨80.24%。
但随之而来的泡沫隐忧也让苏宁云商广受质疑。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就认为,不管苏宁怎么做,用户在苏宁买东西,关注的只是商品、价格和服务。“零售是马拉松长跑,不在一城一池得失,搭建一个规模化成长的基础才是关键所在。零售做好了,什么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也就自然而然了。零售做不好,其他的概念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是没有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在传统零售方面正面临着萎缩的窘境。资料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苏宁新开了26家连锁店,其中常规店23家、乐购仕生活广场店1家,红孩子专业店2家,但调整和关闭的店面达到了30家;今年前三季度,苏宁总计新开连锁店54家,其中常规店48家,乐购仕生活广场店4家,红孩子专业店2家,调整和关闭店面则达到了150家,连锁店净减少96家。
磨合期之痛
就在苏宁“转型”如火如荼之际,一份表现并不良好的三季报给苏宁集团的“云商梦”泼了一盆冷水,更令苏宁云商在二级市场上高歌猛进的势头急转直下。
根据苏宁云商披露的三季报,该公司今年6月到9月实现营业收入246.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2.4亿元下降2.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8亿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5.98亿元。
这也使得此前依靠各种概念“狂轰滥炸”堆积而成的股价大幅下滑。
记者致电苏宁云商,工作人员的答复是:“目前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可能短期内会让资金有些吃紧。但公司正在加大宣传力度,相信转型战略从长期来看将有所利好。”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对苏宁云商的态度也在慢慢分化:根据苏宁云商今年三季报,原本持有7098.93万股的社保基金108组合、持有5222.42万股的云信成长2007、持有5071.64万股的富国天合以及持有4820.62万股的社保基金102组合,全部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融通深证100基金、南方绩优成长基金则成为“接棒者”。
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似乎说明了市场对于苏宁云商转型战略看法的分歧,但在目前看来,苏宁云商似乎要“死磕”转型的道路。
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上周在北大演讲时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在等死和找死之间,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说宁可找死也不去等死,找死是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即使左右手互搏,我们也要做这件事情。”
(罗亦丹 孙翼飞)
苏宁的难题
苏宁云商(以下简称苏宁)最新财报出现近年来首个单季度亏损令人震撼,但并不意味着这家中国家电零售巨头犯下了重大错误。在转型互联网零售商的“大跃进”过程中,苏宁迎来阵痛。
2009年,苏宁正式推出电商业务,比竞争对手国美早了一年;今年初,苏宁又以改名苏宁云商的契机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并随后启动了线上线下同价;不久前苏宁联手弘毅资本收购PPTV,释放更为强烈的转型互联网信号。种种措施都显示出苏宁在激进推动自我颠覆,对于一家传统业务遭受互联网冲击、历史包袱沉重的巨头来说,并不难想像其中的难度。如果深究苏宁转亏背后的原因,只能说这是任何商业领先者在遭遇用户大规模向新模式迁移的过程中所必然要承受的。
电商的增速
已比不上投入的增速
对于竞争对手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和释放出来强烈向互联网转型的信号,国美似乎并未跟随。而相对的是,国美业绩开始实现扭亏,其最新的预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销售收入按年有所增长,其中门店销售收入按年增长逾12%。“我们不会做自身毁灭的事情。”国美高级副总裁李俊涛并不看好竞争对手激进的方式。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国美业绩转好背后,一则是电商业务规模增长较慢,相应的“烧钱”也少,二则是线下店关闭较多,剩下的店面相对经营情况较好。相比国美,无论是收购红孩子持续对电商的投入,还是选择O2O线上线下同价、收购PPTV,苏宁张近东向互联网转型决心较大。
在张近东的棋局中,苏宁将以牺牲零售利润来谋求数据、金融、物流三大服务发展,在零售业态上支撑起一张更大的网。但苏宁线上线下策略并没有对销售产生促进作用,而导致第三季度苏宁整体营收和销售毛利率均下降。在苏宁向电商和互联网急速奔跑中,苏宁更为缺少互联网人才,而技术信息体系更是苏宁易购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苏宁已丧失了弯道超车的时间窗口。据推测,苏宁电商今年规模将达到250亿,国美在60-70亿左右,但电商行业整体增速已放缓到30%-40%,很难再取得过去200%以上的年增速,这意味着,苏宁国美的转型难度愈发增大。
“互联网是个只有第一第二,连第三第四都很难活命的地方,留给苏宁转型的时间并不多。”一位电商人士认为,尽管苏宁易购一直在拼命追赶,但随着行业到了一个拐点,后来者获取用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苏宁电商的用户体验是其一个瓶颈。熟悉苏宁的人士指出,苏宁为了加速转型,在电商营销上投入很大,但受小件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网站购买细节等问题的影响,用户购买体验不如京东等对手,这意味着用户来了之后留不住,用户留存度等指标相对较低,“电商增速比不上投入的增速”。
苏宁转型过程中还不得不面对内部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成本。据了解,苏宁近年来存在“电商亏钱工资高,实体店赚钱而工资低” 的情况,内部员工多有抱怨。而在今年改名之后,苏宁进行了一次内部大调岗,将实体店和电商的人互换,以作平衡,但“结果是刚熟悉电商的人又流失了,新来的人继续熟悉业务,这对苏宁电商的业务不无影响。”知情人士透露。
电商之外的增长点
线下业务作为苏宁的传统根基,是否已不够支撑公司的整体业绩?
“目前家电线上业务整体只占销售额的12%,家电线下销售利润还有较大的空间。”一位供应商表示,线下门店主要学习互联网的效率,这是传统零售商的弊端。此前,供货商与苏宁国美的供货需要经历“总部-分公司-门店-店长”四个环节,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沟通上。而与电商公司的谈判通常一步到位,从协商到平台销售只需要一周时间甚至更少。一步到位的采购方式形成后,苏宁自己品牌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销售平台上,以增加销售利润。
此外,苏宁正酝酿手握的另一张王牌。苏宁的地产项目早在去年浮出水面,包括涵盖大型购物中心、电器旗舰店、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物流仓储基地等多种业态。地产业务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建店面的模式,降低优质网点租金价格上涨的成本风险,另一基于零售目前的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业态环境的打通需要。
究竟商业地产是否可以在未来支撑苏宁整体业绩目前难以定论,但地产行业整体环境并不乐观。“一是资金链缺口,现在融资普遍都很难,二是土地储备,三是政策打压风险。”华龙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王晓斌认为。
传统零售业席卷互联网大潮中,留给苏宁转型的时间已不多了。(范蓉)
为转型互联网零售储备人才
苏宁云商
推出管培生计划
近日,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受邀做客北京大学,作了一场“互联网时代与中国机遇”的主题演讲,其间“隆重”推荐了苏宁管培生计划,受到极大关注。
苏宁重磅推出管培生计划
开启校园拔尖行动
扩充人才队伍是苏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2013年苏宁将招聘100名管培生,本科生、研究生不限,由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等核心高管亲身带教,以满足“一体两翼”互联网转型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1200工程是苏宁云商“自主培养人才,大胆任用年轻干部”的标志。苏宁的校园招聘已经持续开展十多年,累计投入20多亿元,管培生计划可看做是对 “1200工程”的“拔尖”。管理培训生是“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主要目标的特殊项目,逐渐成为校园招聘中最受热捧的职位之一。苏宁管培生是在校招“1200工程”基础上推出的“拔尖”计划,以高管带教、发展清晰、成长快速的特点,引起广大毕业生的强烈兴趣。
在湘启动校园招聘
苏宁走进中南大学招揽人才
随着集团近几年转型发展战略的逐渐清晰,未来公司对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10月30日,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大区于中南大学立言厅隆重举行“2014年校园招聘·铸就未来的你”大型校园宣讲会。在本次宣讲会中,苏宁长沙大区总经理窦祝平从三个方面带领中南大学同学认识和解读苏宁。从“小”认识苏宁篇章中讲述了苏宁集团各个发展阶段的经历的重大事件;从“新”解读苏宁篇章中描绘了战略转型后苏宁集团发展的新图景以及未来的规划;从“此”携手苏宁篇章中阐述了集团“1200工程”人才梯队的培养方针政策及1200十二期招聘的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