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12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重大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今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4%的较低水平。截至11月底,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754万人、16350万人、19786万人、16261万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合计8.15亿人,其中2.2亿人领取基本养老金。
胡晓义同时指出,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按照全会提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各项改革工作方案。
一是建立改革领导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改革合力。二是加强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公平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消除各种就业歧视;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启动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提高的目标。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整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修改失业保险条例,更好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作用。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为保证平稳过渡,不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中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胡晓义指出,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第一,要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要分步骤,可能会首先考虑从现在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先开始起步。第三,延迟退休年龄一定是要“迈小步”,以“一年提高几个月”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逐步完成平稳过渡。
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国家还将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等,最大限度降低延迟退休的不利影响。
胡晓义指出,养老金双轨制造成同类人员的待遇差别拉大,必须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会加大社会分配的不公,也会引起诸多的社会矛盾。
延迟退休从公务员做起?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延迟退休从哪类劳动者开始”相关问题向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提问,胡晓义回应表示,这个政策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有一些猜测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把猜测当成定论。
记者:关于延迟退休现在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从公务员开始做起,有的说从蓝领也就是重体力劳动者做起,这方面是否有具体的考量?
胡晓义: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今天是第三次提出这个问题了,就你提出的问题我做一个回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来研究制定这项政策,这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政策考量。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个政策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有一些猜测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把猜测当成定论。
我确实不知道有哪个人或者哪个机构曾经提出建议说延迟退休年龄先从公务员做起,我算是接触各类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比较多的人了,我没有听到一例这样的建议。说要从重体力劳动者提前退休开始做起,我想也是一种猜测。所以我们非常欢迎社会各界各类研究机构对于怎样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提出建议。但是我们也不主张假定一个设想然后再去批判它,不主张这样的做法,欢迎提出积极的建议。
将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针对社会上质疑延迟退休是否会造成青年失业、让公务员等群体更受益等担忧,胡晓义也首度作出了回应。
胡晓义说,这些顾虑是有道理的。目前来看,我们整个的就业局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青年就业是重点,所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援助青年就业的计划和政策。
要创造新的岗位、新的机会。比如说,老龄化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有两亿多老年人,他们需要相应的社会服务,这就产生了岗位需求,这是在变化中谋发展,发展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胡晓义指出,目前公务员的退休政策是依据《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来执行,但延迟退休年龄是社会总体政策,而不是单对社会哪一群体来研究,“我没有听说过有哪个人提出过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的建议。”
而对一些人提出,延迟退休会增加缴养老金时间,损害个人利益,胡晓义算了一笔账:“实际上我们工资的增长比养老金增长要快,你多缴费一年,等于你多工作一年,你工资的基数会更高,替换成的养老金水平就更高。”
胡晓义说,党中央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提出,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近年社会关注的“双轨制”问题的积极回应。
“有关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在局部地区进行了试点。”胡晓义说,“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细化方案设计和测算,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方案设计,适时出台实施。”
胡晓义介绍,目前各国对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有的是统一制度(单轨),有的是分别建立制度(双轨)。但总趋势是在基本制度上逐步合并,在具体政策上体现职业差别。
他介绍,中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由于筹资渠道、保障方式、待遇确定机制不同,在一些同类人员的待遇水平上也出现明显差别,形成了社会上热议的“双轨制”现象。“而“双轨制”的长期存在引发了社会矛盾,显然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因此,不论国际上的各种制度安排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这位副部长说。
上海尝试弹性领取养老金
记者:胡部长,关于延迟退休,目前的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如何?有一个数据表明,每年延迟退休后会有六百到七百万个职位被吃掉。你刚才说青年就业,如何把这个缺口互相进行平衡呢?
胡晓义:你提到新老劳动力的替代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实际情况确实像你所说这样,近几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大家注意到这是“新增就业”,就是在一个基数上新增加的量,这里也包括一些对原有岗位的替代。从我们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领域来看,最近几年确实每年有600万左右的退休人员退出了劳动领域。这当然和青年的就业或者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会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二者之间不是完全的简单的加减关系,不是说退一个人补一个人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处在迅速发展变革之中,我们的社会结构在变化、产业结构在变化。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正在淘汰落后产能,在这些所谓的夕阳产业当中退下来的人员不会由青年人补上,因为这个产业已经要走向衰落了,所以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减的替代关系,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当中来调配劳动力,使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胡晓义:前两天央视采访我的时候也讲到这个观点,我国现在第二产业还占很大比重,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产业结构一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容纳劳动力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对各种类型劳动力包括各种年龄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会越来越强。我想说,我们不要简单看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多少人退出劳动领域,就有多少青年人补进去。我强调的是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当中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据新华社、经济观察网等综合报道)
相关报道
养老金并轨深圳破冰
■ 李茂君/文
自2009年至今,养老保险改革已逾四年,但收效甚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李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所以推不动,是因为缺乏内在动力。”李珍指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是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前提的。否则,即使勉强改成全国统一的制度,也是不经济的,是不可持续的。
据报道,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政策研究专家指出,改革需要强大的推动力、政府的意愿与执行力,还受到民意的影响。“背后是利益,难度非常大。”这位专家表示。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也表示,实现基本养老国民化、职业年金全民化,才是彻底的改革。
改革的阻力与困难可见一斑。因此,深圳这次试点改革的成果显得尤为瞩目,更有媒体将其称为养老保险并轨的破冰之举。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称其为“探索”之举更加合适。
在谈到深圳模式是否有可能向全国推广的问题时,褚福灵回应称,这仅仅试一次探索,有一个发展过程,“要根据基本原则,逐步的去推广。”他说。
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方松被深圳中学招为教师,他赶上深圳市最后一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财政埋单”,晚于他进来的同事,养老金一项要多扣月工资8%。“新人们没什么意见,招聘时已经讲明,对他们实际利益减损不大,心理上有影响,但大家还是维护改革的。”刘方松说。记者近日获悉,目前深圳约1800名新进聘任制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新进员工已购买养老保险。
2007年以来,深圳市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平稳过渡”原则,逐步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先从公务员“开刀”,后涵盖到事业单位,让养老告别财政统包。深圳的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正始于2007年,当时为聘任制公务员建立了 “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此举实现了聘任制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但在当时仅仅是试点。2010年2月,深圳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新进入行政机关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跟企业一样,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改革推广至深圳市各事业单位。目前,深圳全市约1800名新进聘任制公务员已购买社会保险,其中包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新进员工也已购买养老保险;今后,被称为“中人”的4万名委任制公务员也将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这是公务员中最核心的群体。
记者从深圳市人社局了解到,经过详细的测算和调研,该局已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一套关于“中人”改革的完整方案,基本思路是:改变现行的以在职工资为基数核定退休费并由财政现收现付的做法,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纳入改革范围的人员,其养老金由基本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构成。职业年金是基本养老金的补充,作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社会事业的激励,实行年功积累,体现其服务贡献程度,保障了其合理的退休待遇。
有观察者认为,对“中人”的改革如果真正实现,意义将超出深圳一市之域;一旦决策落地,就能实现养老金双轨制的彻底破冰。
“养老问题上,政府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不能承担全部责任。”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的这一表态,再次引起人们对养老的关注。不久前,深圳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开始在深圳破冰。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称之为探索更加合适,需要逐步推行。
链接
延迟退休如何渐进
央视《焦点访谈》2013年12月10日播出《留神街头有骗局——识假打假系列报道》节目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谈及未来延迟退休将会如何渐进实施。
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最近,关于退休年龄的事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觉得早点退休有保障,有人觉得多干几年收入高,也有人说早退能促进青年人就业,还有人说晚退能缓解老龄化的压力,说的都有理,可怎样才最有利呢?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全局和长远,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究竟有什么好处?咱们先去算算账。
解说:近日来,延迟退休被人们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句话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二是指出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为渐进式。那么未来延迟退休将会如何渐进实施呢?
胡晓义:第一就是要有一个预告期,就是说要提前几年告知社会。而不能说明年要延迟退休年龄,今年就宣布,今年一宣布,明年就(延迟)这个不行,这个谁也受不了,需要给大家一个准备期,这是渐进式的一个含义,或者说是一个要点。第二就是要分步走。可能会首先考虑年龄最低的一个群体,就是现在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先开始起步,专业工作者从他们可以先开始。
解说:延迟退休政策提出后,曾有传言延迟退休对公务员有利,政策可能会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对此胡晓义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胡晓义:就我现在知道的信息,我没有听说过有哪个人提出过,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的这样的建议,没有听说过。
解说:除了分批实行的策略之外,延迟退休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上也会体现出渐进式的特点。
胡晓义:不能说我要延迟5岁,明年一下就延迟5岁,或者是明年一下就提高1岁,不应该是这样的。那么应该采取小步徐趋的办法,就是一年提高几个月,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完成这种平滑的过渡。
解说:其实延迟退休这个词从提出开始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顾虑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延迟退休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即将过去的2013年也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年轻人现在找工作都难,老年人再延迟退休,会不会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呢?
胡晓义:实事求是说,这种顾虑是有道理的,因为目前来看,我们整个的就业形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重点还是青年就业。从短期看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但看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看我们劳动力这个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注意到这些问题。
解说: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让我国的养老金增收节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但是前不久有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人反对延迟退休,主要是认为晚领取养老金将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对此胡晓义表示未来的政策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绝不让多劳动的人吃亏。
胡晓义:就是说我们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就是我们养老保险激励政策,使那些缴费(时间)长,缴费(时间)多的人能够更多受益,有一个基本的关系,大家应该了解。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的工资的增长,是比养老金的增长是要快的,你多工作一年,多缴费一年,你的工资的基数就更高,将来国家调整养老金的待遇的时候,是在你原来的已经达到自己(工资)水平的基础上调的,就是你如果比别人的(工资)水平高,你的(养老金)调整的基点也会比别人高,所以你等于得到的也更多。
解说:此外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延迟退休是基于心理上的不平衡,被质疑最多的是养老金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享受比企业职工更高的养老金待遇,这种养老金的双轨制一直被视为养老制度最大的不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胡晓义:作为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的社会保障要更加注重公平,而双轨制显然长期存在下去是有违社会公平的原则的,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推进这个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逐步实现并轨。
解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施了60多年,对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险改革同样会遵循渐进式原则。
胡晓义:它内部也要解决,就是比如已经退休的,将要退休的和很长时间以后才退休的,这些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让它没有大起大落这样的矛盾。
解说:总的来说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也要实行和企业类似的模式,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要改变现在以退休前工资额的一定比例来计发养老金的办法,改成按照交付年限的长短,缴费的多少计发养老金的办法。
主持人:渐进式延迟退休既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又保障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既考虑到大家的经济收入也照顾到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更重要的是《决定》还提出了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综合措施。总之,在渐进延长退休时间的同时,退休人员的利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