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目前的高增长条件下,实账上的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几乎不可能取得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的投资收益,甚至连CPI都跑不赢,个人账户基金越大,福利损失就越大。”
——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人社部称养老金
结余2.29万亿
为了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社会保险情况,更好享有知情权,人社部公布了“2003年—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透露去年养老险收入18363亿元,财政补助2430亿元,支出14009亿元,结余22968亿元,增长23.4%。
人社部称,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该部对近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并予以公布。数据显示,2003年养老险总收入、财政补助、总支出、累计结余的数据分别为3209亿元、544亿元、2716亿元和1764亿元。
到2012年,上述四项数据均有大幅增长,相比2011年的增长率也都在1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结余数额虽然一直在增长,但结余的增长率却基本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增长41.7%的最高值,降低到了2012年只增长23.4%。
整体来看,2012年比2003年总收入增加15154亿元,年均增长21.4%;财政补助增加1885亿元,年均增长18.1%;总支出增加11293亿元,年均增长20%;累计结余增加21204亿元,年均增长33%。
另一方面,养老险参保职工人数从2003年的10324万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21361万人。而离退休人数也从2003年的3557万人,涨至2012年的6911万人。2003年至2012年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其中参保职工人数年均增长8.4%,离退休人员年均增长7.7%。
结余超两万亿到底多不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养老险累计结余22968亿元这一数字看起来很大,但按去年支出14009亿元计算,也只够用1年多,前景并不过于乐观。一旦我国出台大幅提高职工或城乡居民养老险待遇的政策,22968亿元的高结余额其实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结余有继续增加的空间吗?
这位教授称,过去几年养老险结余以高比例增加,主要受益于我国劳动力持续增加,以及养老保险持续扩面这两大因素。包括农民工、非正规就业人员、城乡居民等人群,都逐渐被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畴内。目前养老保险覆盖面已经超过80%,未来扩大空间比较有限。而劳动力逐渐短缺也成为一个趋势,靠人口红利的增加来维持养老保险的高结余和高增长率,空间也不断收窄。
延迟退休年龄是否有必要?
这位教授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立足长远的正确决定,也是未雨绸缪的必要选择。因为一旦我国养老金余额捉襟见肘,再临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就为时已晚了。他建议可参考美国用4年延长1年退休时间的方式,考虑用20年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养老个人账户空账
超2.6万亿元
12日公布的《中国养老金保险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幅度正在放缓,22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下滑。同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继续扩大,超过了2.6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扩面速度放缓
根据《报告》,截至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为3.04亿,2011年增加了7.17%,但增速慢于上一年的10.44%。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2.3亿,比上年增长6.57%,增速回落了4.58个百分点;离退休人员数量为7445.68万人,比上年增长9.07%,增速提高了0.81个百分点。缴费人员增速下降,领取养老金人数增速增加,这一增一减导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由2011年的31.65%上升到32.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出现扩大覆盖面速度下滑的态势。根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4.84亿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1.34亿人,都比2011年有显著增长。但与上年度的增速相比,却有急剧下滑,分别下滑了169.47个百分点和161.68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例已经比较高,继续扩面的潜力在急剧下降,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速度比较缓慢。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为空账数额巨大、可持续性存疑等原因导致很多争议,但从运行数据来看,收入一直大于支出。但事实上,这种收大于支的状况很大原因是扩面,也就是说,持续提升的参保覆盖率带来的缴费人员增加导致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大于支出。
《报告》相关内容的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教授孙永勇分析,上述数据表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的潜力越来越小,继续依靠快速扩面来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的上升难度越来越大。
孙永勇建议,下一步扩面的目标应该是有相当缴费能力的劳动者,并坚持保险费率的统一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参数调整机制,增强整个制度的可持续性。
个人账户空账持续加大
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18.84%。同时,试点了许多年的个人账户做实工作推进艰难,2012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基金收入共计722亿元,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499亿元。
以此计算,即使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空账依然超过2.6万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3941亿元。这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缺口。
孙永勇分析,做实个人账户的难度非常大。因为这23941亿元基金结余分散在全国各个省份,且各省份基金收支状况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2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9%,增速下降了7.51个百分点。具体到各个省份,全国有22个省份基金收入增幅开始下滑,其中宁夏下滑了53.35个百分点,青海和湖北分别下滑了49.1个和42.06个百分点。
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注意: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增速急剧下滑,下降了71.68个百分点。有近一半的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宁夏减少了89.96%。
“不可能用广东的钱去补辽宁的空账,所以做实个人账户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做实之后依然面临一大堆问题,比如基金的收益率问题等等。”孙永勇说。
替代率持续走低
养老困局再添难题
在职时月薪过万元,退休后不过4000多元甚至更低。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在职工资涨幅高于退休工资、退休年龄偏早等表象因素外,关键还是养老保障体系不平衡造成的。”11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基本养老保险尚处于“单腿跳”的阶段,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等第二、三支柱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尚未发挥,一旦这条“腿”遇到个风吹草动,都会对养老金水平造成影响。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11年的50.3%。而据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测算,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远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
近十年来,养老金替代率持续走低,养老困局再添难题。
“单腿跳”难题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个人缴纳部分为8%,企业缴纳部分为20%,两者相加为28%,远高于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国10个百分点以上。
但一边是全球较高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另一边却是全球较低水平的养老金替代率且仍在不断下滑,致使在职时和退休后的收入比差距不断被拉大。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从这点来看,说明我国养老金的涨幅较小。”11月7日,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按照工资指导线政策,我国企业在岗职工货币工资平均增长均在15%左右,但养老金的增长水平基本维持在10%的增长水平。
两者之间每年相差5个百分点的涨幅,逐年累积后数值相差将会越来越悬殊,也就是养老金替代率逐年呈下降的趋势。
“除了涨幅不同影响养老金替代率外,退休年龄偏早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上述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表示。同时,随着中断交保险人数的增多,这个问题将更加严峻。
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交保险。
“退休年龄偏早等问题确实直接影响了养老金替代率,但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补充养老等保障作用偏弱,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压力过大。”上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表示,很多发达国家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也很低,但作为第二条腿的补充保险以及作为第三条腿的商业保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只有40%,但美国第二支柱职业年金替代率超过100%,平均是110%,二者合计退休以后拿的钱比上班还多。同时,他们的企业年金以及商业保险方面的替代率也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
而据记者了解,我国的职业年金全面推开尚需时日,企业年金也尚未形成规模,补充保险在养老金替代率方面的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养老的‘三条腿’是相互扶持、均匀受力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个支柱都不会顿感过大压力,这正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的优势所在。”唐钧表示。
如何挖掘“银发红利”
增强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涉及到养老金并轨等体制改革,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因此,众多专家纷纷将重心转向提高老年人的劳动收入方面。
“在发达国家,老年人有三份收入:养老金、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各占1/3,发达国家老年人是最有财富的,比一般人群的财富多。”11月2日,国务院参事马力表示,我国退休制度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那时候人的预期寿命仅是五六十岁,现在已经达到75岁,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提高劳动收入,这也就需要建立弹性的、灵活的退休制度,比如适当拉长就业年限、适时延长退休年龄等,向老人提供就业岗位。
至于老人同年轻人是否会产生就业冲突等问题,马力强调,老年人的劳动力和年轻人的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年轻人涉及的大都是一些前沿性的、创新性、竞争性以及力量性的工作,而老年人做的大都是社会性、公益性、辅助性以及经验性的工作,因此不会造成就业冲突。
对此,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李立国也表现出支持的态度,“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同时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其中,要特别注意发挥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优势,比如,通过聘请老年人开展相关服务,或者让老年人开展自我服务等方式,释放老年人的人口红利。”
对此,上述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强调,“拉车”(缴纳养老保险)的人逐年减少,“坐车”(领取养老金)的人逐年增加,开发“银发红利”不光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同样有利于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但是,挖掘“银发红利”应讲求自愿原则,毕竟,有的老年人有红利,有的没有。比如,一个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身体已经不再硬朗,很难从事新的岗位,而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和老专家而言,他们的经验和学识还可发挥更多的余热。
(据京华时报、华夏时报、第一财经等综合报道)
超9成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近日,人民网连续推出“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有关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延迟退休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得到网友强烈回应,截至发稿,仅人民网网友留言达3千余条。其中关于延迟退休留言占大多数,9成以上都不赞成延迟退休。
很多网友都在留言中表达了对养老金双轨制的不满,认为企业与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双轨并存是导致二者退休金差距大的原因。
网友“群山环抱8399”说:“社会财富是由工人、农民、科学家、企业家等共同创造的,公务员只是一个服务群体,要为工人、农民、科学家、企业家等服务。所以,公务员不能有过高要求,如高工资、高福利或享受特权。当然,若公务员想追求高收入,完全可以辞职去建企业,搞科研,或用技术直接为公司、企业等工作。”
网友同时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真正解决企业养老金相对较低的问题。
网友“半醉相拥98523”写道:“应尽快破除双轨制,重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高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水平,另外还要进一步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状态。”网友“深秋无痕2013”评论指出,养老金双轨制扭曲了年轻人的就业观,尽快消除才有利于社会稳定,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网友“grassroots1”也表示,亿万企业退休人员和产业工人所关注的是废除双轨制,比照同等资历公务员对企退人员“提低就高”,这是核心,是百姓企盼的大方向。
据媒体消息,退休年龄的延迟或将纳入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中。在整理的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800余条留言,9成以上都表示不赞成延迟退休。
一些网友表示,对于下岗人员和年龄大、内退群体来说,推迟领养老金将造成他们生活负担的加重。
(人民网)
延迟退休影响哪些人群?
调查显示公务员更支持延迟退休
调查中发现,支持延退的基本都是政府机关公务人员,他们对社会养老体系的满意程度也普遍高于其他人群,因为公职人员退休后,固定的福利待遇和一些先进单位奖金化为泡影,更不用说在职的一些权力和灰色收入。
延迟退休被指将加剧年轻人就业压力
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至700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经济下滑加上延迟退休可能吃掉目前的全部就业岗位。
10年后退休人群受影响最大
已经退休的人群以及还要过几十年才面临退休的人,基本不受延迟退休的影响。处于这两个人群中间的人群,尤其是未来10年左右退休的人受到的影响最大。
国外如何解决退休难题
德国:不搞一刀切
德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平均退休年龄62岁,根据新法律,德国将在2012至2029年,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英国:基本养老金
英国全民享有基本养老金。2012—2013财年,所有英国公民到了退休年龄,都能领到每周107.45英镑的基本养老金。
美国:提前退休减发
美国并没有硬性的退休年龄,但提前退休将减额发放退休金。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但每提前一个月,养老金减发0.56%。
法国:差别化政策
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群给于优惠,从18岁就开始工作并缴纳41.5年养老金可以提前至60岁退休,而现行退休制度为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