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自我封闭 风光不再

发布时间:2013-04-17点击率:925

  夏普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是在2005年,当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5%,达到886.7亿日元(约58.5亿人民币),销售额是2.8万亿日元(约1848亿人民币),连续第三年创造了历史纪录。这些表现主要得益于当时液晶面板和电视产品超过33%的高速增长,夏普在全球平板市场拥有20%的市场份额,这家日本二线的家电企业一跃成为“液晶之父”。

  可到了2012年,夏普却迎来了其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亏损,2011年度净亏损为3761亿日元(约248亿人民币),最大的亏损缺口也恰恰出现在液晶面板和电视产品线上。裁员风潮蔓延,2012年11月,夏普官方表示有接近3000名员工自愿被裁,比之前预计多1000人。

  夏普不得不寻求外部资金援助。就在那份糟糕的财报公布同时,夏普确立与台湾鸿海合作,鸿海以8.09亿美元投资获得夏普9.9%的股份,成为夏普最大股东。鸿海同时投资8亿美元获取夏普十代线一半的产能。

  但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在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预亏消息后,夏普股票下跌28%。随后鸿海发布声明称“由于夏普股价异常活跃,富士康将无需履行其认购义务”。鸿海的这一表态让夏普焦急万分。夏普社长奥田隆司曾表示,夏普向鸿海递交了多个新的重组方案,但夏普的方案经常得不到鸿海的回应,对此他感到很失望。而鸿海方面则希望能够提高入股比例,并且能够介入夏普最新的技术。但是夏普坚持9.9%的比例不能再升,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今年3月26日是鸿海注资夏普的最后期限,双方最终没能达成这项合作。

  鸿海的拖延让夏普必须要找到新的办法获取资金。去年10月,夏普从银行获得44亿美元的救助贷款,美国移动通信芯片巨头高通随后也向夏普投资了1.2亿美元,高通借此获得夏普5%左右的股份,因为鸿海的出局,高通将成为夏普的最大股东。今年3月,三星公司也加入到入股夏普的行列,花费1.1亿美元收购后者3%的股份。三星是夏普在液晶显示器面板及彩电行业内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合作之后,夏普会优先向三星提供大尺寸的电视面板。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屏幕会占到整个产品成本的60%至70%,生产液晶面板的代线越高,能切割的尺寸就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2004年1月,夏普全球第一条用于生产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六代线在日本的龟山投产,开辟了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时代。两年之后,夏普跳过七代线直接进入八代线,让所有人惊叹。根据市场机构DisplaySearch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全球液晶电视1400万台的规模中,夏普以230万台位列榜首。在中国市场,夏普也曾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2007年,夏普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高达56.6%,2008年,刘若英代言的夏普AQUOS系列液晶电视广告出现在各大城市的电视、地铁以及路牌上。

  液晶面板显示技术在早期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屏幕显示效果,夏普产品自然更受欢迎。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稳定,夏普的竞争对手们开始开发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性价比和彩电的附属功能。智能产品成为核心热点,3D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夏普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努力都不如竞争对手三星和LG。

  夏普依旧把自己封闭在液晶屏幕的世界里,以致不惜花费巨额成本举债开发第十代液晶面板线。2007年8月,夏普宣布斥资3800亿日元(约250亿人民币)建设全球首座第十代液晶电视面板工厂。可接下来,夏普不仅要为十代线付出比同行更高的成本,并且和所有的日企一样,遭遇到日元升值和福岛核事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十代线开工不久,夏普就遇到了资金难题。索尼一度出手援助,但在2011年索尼巨亏之后也自身难保。由于资金的缺乏,十代线的开工率只有50%,而70%以上的开工率才能维持液晶面板线的盈利。

  如今,夏普液晶电视全球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6.9%。2012年8月,夏普将全年液晶电视销量目标下调为800万台,意味着夏普在全球液晶彩电市场的地位跌出前五。而全球彩电销量第一的三星则预期销量将达到5300万台,千万台级别的企业还有LG、索尼、松下、TCL等。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