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平台。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既存在问题也有斐然之绩,新一轮改革开放才有了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这样一个平台。
国内外环境推动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既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等问题相关,又与党的十八大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有关。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在这样战略布局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建成了继续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同时从2008年开始,国家先后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近30个规划纲要。
沿边方面,将是今后一个重点。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载体来看,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沿海批准了天津滨海新区、浦东新区、南沙新区和舟山新区,内陆有两江新区、宁夏内陆开放型新区,沿边有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珲春沿边开放示范区、霍尔果斯国际贸易中心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还有跨境经济合作,这些都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和搭建的载体平台。
另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国重返亚太,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恶化。另外,中美投资谈判,要求中国实施负面清单。其中,以美国为主导的TTP的推进,其目的是为了破坏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周边出现了一个不安定的环境。同时,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我们又受到了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严重的制约。所以我们要找到新的平台,避免其他国家对我们现有改革开放的遏制。
实际上,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在两年前已经就开始酝酿了,在这个过程中,上一届领导集体特别是温总理也对当时的请示进行了批示。2013年12月27日,经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认,才开始推动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
上海自贸区涉及几方面,首先,它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其次,就是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尤其是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同时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三就是要促进贸易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四是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第五就是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是为了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功能区域。它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它的任务首先是有利于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在实验区实施更加开放和便利的措施。第二个就是有利于形成引领国际竞争的新格局。第三个就是有利于培育带动区域发展开放的新高地。第四个就是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自贸区四大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设置,首先会影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方向。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是它代表着我们新一轮改革开放一个先行先试的平台。
其次会影响具体领域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体制机制。通过上海自贸区,能否真正达到我们体制机制的改革,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第三会影响到今后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从上海自贸区的管理模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它超越了原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七种类型。通过上海自贸区,我们未来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更适合于我们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监管模式。
当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影响等等。我相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贸区六大开放领域
金融服务领域: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航运服务领域: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商贸服务领域: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专业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文化服务领域: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医疗服务方面,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风光自贸区并非一劳永逸
上海自贸区虽然已经获得批准,但是一方面通过之初就不乏金融监管部门的反对声音,另一方面也将面临着不容小觑的风险和挑战。这块改革的试验田要想取得预想中的实际效果,在具体执行中就必须一步步克服各种难缠的问题。
自贸区细则落地费工夫,税收政策或存分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规划方案,一个本质的核心政策是“税收优惠”,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带来政策性的不公平。上海希望争取到在自贸区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或将人为阻碍中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内生规律发展和自由市场化进程步伐。
资本项下放开仍要谨慎,业内不乏担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目前时间点并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这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固有条框频被突破,监管能力能否跟上。自贸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经济活动中设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屏障,既能让自贸区健康运行,又不对区外经济构成负面冲击。在开放创新过程中,有些可能甚至超出监管自身的能力范畴,这就要求其他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这就无疑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