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经济学”已经成型?
每一代领导人的施政思路都与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有关,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任务。从目前来看,克强经济学并非重起炉灶,仍然是在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新一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是对新形势或主动地调整或被动地应对,并不存在所谓的“克强经济学”。即使,李克强经济治理理念初露端倪,至少,“克强经济学”内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克强经济学的三大重要支柱:近日,巴克莱资本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用来指代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巴克莱说,李克强经济学关键的经济政策框架由三大支柱搭建:无大规模刺激计划、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
克强经济学并非重起炉灶:每一代领导人的施政思路都与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有关,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任务。根据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背景,承认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具有路径依赖的现实,学习借鉴管用实用的经济学理论,达到预设的目标。李克强经济学并非重起炉灶,仍然是在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从这个意义来讲,新一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对新形势下机动应对,并不存在所谓的“李克强经济学”。
克强经济学能否坚持尚不确定:现今来看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既得利益集团阻力相当大,各种迹象表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今年下半年,中央政府能不能扛住压力,继续容忍比较低的经济增速,同时大力推动结构改革,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内外的不确定性,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李克强经济学”能否坚持,有待进一步观察。
理解“克强经济学”
的几大误区
将克强经济学解释为打击影子银系误读:政府希望,银行资金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的同时流向实体经济。显然,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资金流向。中国的影子银行是利率市场化的产 物,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中间产品,将克强经济学解释为打击影子银行,是对克强经济学的误读。
将克强经济学理解为总理的个人理念:“克强经济学”并不完全属于个人,其代表的不仅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与经济智慧,更是对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的结果。与过去说再见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无论有多难,无论前面还会遇到多大风浪,中国经济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之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带着阵痛加速转型,中国的阵痛期才刚刚开始。
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系老生常谈没新意:“克强经济学”的一个关键词是结构改革。经济的转型、结构的调整说了很多年,知易行难。结构 改革,需要稳中有进。人口红利消失了,改革红利就要抓紧补上。结构改革需要坚持,不能拖延。既是改革,也就一 定会有各种拦阻。中国经济转型要成功,就必须拒绝权力支配市场,必须攻克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拦阻。如果不能更 符合正义地重新分配利益,何谈良善的改革呢?
克强经济学绝非砸碎旧体系“休克疗法”:巴克莱银行称,李克强经济学将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中国季度经济增速会降至3%。在那之后,中国经济应能迅速反弹。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来看,从来都是注重循序渐进式的改革,不会让国民经 济出现大幅波动。李克强经济学依然沿袭了这一风格和中国特色,不存在经济增速陡然下滑然后再恢复至7-8%的政策目标。
从“克强指数”
到“克强经济学”
“克强指数”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于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它源于李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来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该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
克强指数被认为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告诉来访的美国驻华大使,他更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经济学人》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克强指数传隐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偏弱,构成克强指数的三大指标:4月工业用电量环比出现负增长,尽管同比增速较3月份上升4.4个百分点,但若按照日均用电量计算,同比也是负增长,显示工业生产仍疲弱;中长期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对公中长期贷款持续低迷,显示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不佳;铁路货运量也出现大幅下滑。
“克强经济学”传递信号:按照中国政治的传统,换届之年,新政府上台后,为显示政绩,一般会掀起一轮政府大投资。何况,如上所述,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已陷入低谷,新政府是有理由为防经济下滑而放松银根,出台刺激措施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这么做。但至少从李这儿来看,人们没有见到其“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其在这百日中,对经济似乎实行无为而治。
【名词解释】
稳增长:稳增长不靠短期刺激;没有稳定的增长,调结构就没有基础和条件。李克强表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没有越过设定的“下限”,更没有触动“底线”,所以当前政策的重点还是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但调结构的前提是要稳增长,没有稳定的增长,调结构就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没有合理的空间。
调结构:投资方向方式大调整;把资金投到不会形成产能过剩的方面。李克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投资的方向、方式、机制将出现明显调整。
促改革:理顺要素配置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无论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都要靠改革开放。”李克强说,这就是为什么本届政府从开局起就从转变职能入手,促进改革。
城镇化: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关键在于让老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李克强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发挥其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