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川省蓬安县济渡乡九村四社,记者见到了农民张兴文。他正在家里修整用了几年的几台农机。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他购买两台农机获得了几千元补助。“我买的是一台收割机、一台旋耕机,说实话,这两台农机确实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了这两个宝贝,我们不光是种了自己的土地,还把全社一半土地也一并捎带种上了。现在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种地效率也上来了,也就越来越高效了,丰产增收自然增加”。张兴文说,农业机械化让我们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搞第三产业。
济渡乡总人口10860人,农业人口高达9933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8479人,但是乡村实有劳动力只有5003人。除去常年在外打工的4600人,全乡在家的农村劳动力实际上只有400人左右。全乡的7000亩耕地怎么办?400人怎么完成耕种?在这个时候,农业机械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济渡乡农业机械化推进很快,这与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密不可分。“我们乡的这些大型农业机械都是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购置的,通过这些机械,我们乡的农民顺利地实施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济渡乡乡长曾晓红告诉记者。
不错,记者在该乡代家寨村采访时就发现,这个村的杨远银因为既买了耕整机又买了收割机,一个人就种了20多亩地。这个数字放在北方平原区域,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在四川的贫困山区,能有这个“天文”数字已经不得了了!
曾晓红介绍说,济渡全乡从2009年以来,在国家补贴政策政策的激励下,购买了耕整机294台。2013年新购40台排灌机、2台脱粒机、2台中型收割机。现在全乡实现了在家农户种地户均一台耕整机。目前农业生产耕地、播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相当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得播种速度加快,播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此举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全乡土地实现全面栽种,撂荒地几乎没有了,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业机械化就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不论从农机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农机的技术水平上,都要有一个明显提高。我们乡正在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济渡乡党委书记杨虎告诉记者。
“我的很多朋友现在还想购买更多的农机,不光自己种地要机械化,还要给周围的缺劳户提供方便。困难户我们免费帮助,让他们尽快享受现代化的“正能量。”济渡乡六村的农机协会会长刘泰信心满满。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能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的问题,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就是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加快推动全乡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发展方向上,加大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引导力度,发展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的现代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高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这就是济渡乡党委政府集体的感慨。(李飞甫 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