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正式出台,规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这规定,使存在多年的公款消费得到遏制,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依靠公款作为主要生存支撑的中高档宾馆酒店陷入困境。尤其是2013年一季度,困境具有普遍性,用“门可罗雀”“门庭冷落”来形容毫不为过。一时间,中高档宾馆酒店的经营者纷纷惊呼:中高档宾馆酒店业的“严冬”已经到来。
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无奈地慨叹,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宾馆总经理王景军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一次市内宾馆酒店经理人会议上,他借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达出了自己对中高档酒店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王景军看来,以前那种中高档宾馆酒店靠公款“血液”来维持活力的现象本身就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党中央严禁公款消费看似在短时期使中高档酒店陷入困境,但实质是为了使这个行业回归到健康发展轨道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今后这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公平合理。他认为,目前社会上除了公款消费之外,民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高档消费能力和需求,关键是如何转变思路,如何把这部分消费能力培养起来,聚拢过来,在竞争环境日趋公平的形势下,只要经营管理者内强素质抓好管理,外强服务抓好经营,中高档宾馆酒店就一定会送走严冬迎来春天。
为了使经营尽快走出“严冬”,王景军带领着巴林宾馆238名员工积极进取,内外兼修。对内狠抓管理,多管齐下全力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对外则一改多年来坐门等客的经营形式,大胆推出系列经营新举措,并抓好落实,促使宾馆的经营形式不断向好。
针对员工队伍中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扎实、纪律松散等问题,从2013年初开始,重点开展了贯穿全年的“巴林宾馆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工作作风”的“整风”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切实取得成效,还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整顿工作作风活动,使宾馆各部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优良。
针对员工存在的素质偏低、服务技能不高等问题,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强与市内知名宾馆酒店及餐饮单位的联系,全年共派出员工到市外、市区和克旗、阿旗等地学习培训技能、礼仪以及厨艺89人次,一方面与赤峰易达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培训关系,并聘请赤峰烹饪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喻永波为餐饮顾问,全年共培训员工1200人次。为了促进宾馆内形成人人学技能,强服务,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举办了巴林宾馆首届员工技能大赛,派出员工参加了福兴东方餐饮餐饮行业技能大赛,为获奖员工发放奖金,证书,并作为年终评优、晋级加薪的依据。
针对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凝聚力低的问题,他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员工为“主角”的文体活动。每个季度都接合当时的重大节日举办一次员工集体生日会,如4月19日举办了新员工入职欢迎会及第一季度员工生日会。7月1日举办了庆七一展风采表彰暨第二季度员工生日会等等,在大板镇文化广场举办了唱文明新风展企业风采巴林宾馆专场文艺演出,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既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推崇,也为青年员工提供了才艺展示,放飞心情的舞台,使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空前提高。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巴林宾馆不是老百姓吃饭住宿的地方”这一印象,他们放下身段,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百姓餐厅”和“百姓客房”,推出了大众化消费经济套餐,推出了亲民节约型小份菜品,切实降低了消费者的支出,也减少了餐饮浪费,在原有的菜品基础上创新增加新品,形成了以蒙餐、农家菜、东北菜、清真菜以及川、鲁、湘兼有的大系列菜谱,推出会员卡制度,凡一次性预存现金1万元以上者,即可成为巴林宾馆的金卡会员,享受餐饮9折,客房6折,这项新举措的推出,稳定了客户,增加了客源。
与此同时,他们一改“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在提升宾馆知名度和美誉度上空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以及户外广告牌等媒介,积极宣传巴林宾馆的优质消费和优质服务,这些措施改变了巴林宾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巴林宾馆在总经理王景军的领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求新求变的改革措施,使巴林宾馆很快走出了“严冬”。截至2013年底,实现销售收入近2600万元,和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1800万相比,提高幅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