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生的“别样”经营理念:要致富,先治污

发布时间:2014-03-25点击率:573

 

  温州乐清北塘村,一个曾经污水横流的地方,经过几年的治理,现在成了山清水秀、绿树环绕,观光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浙江省森林村庄”。这巨大的变化,要归功一个名叫苏德生的民营企业家。

  北塘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苏德生在外经商办企业多年,2008年回到家乡清江镇北塘村,先后投入6000万元,用于治水,整治环境,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3月18日,记者来到北塘一探风貌,苏德生正好在外地开会,北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傅春旺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土八路”造出最美村庄

  

  “我们是‘土八路’治水,开始也找不到‘高人指点’。”傅春旺回忆,2008年村里自发治理环境,当时恰逢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村“两委”以此为契机,请在外经商的苏德生回来商议。“讨论后,我们感觉治理环境首先得从治污水开始。”

  苏 德生先带头捐款200万元进行河道整治,“水是源泉,跟健康有极大的关系”。苏德生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小时候河里可以游泳,这是他美好的回忆。当时路头坑 278个,河道5000米,污水直接排入河。他给每个拆迁的补助700元,村民从开始的不愿意到主动拆除自家的路头坑。

  农村污水治理是北塘村治水的“重头戏”。早在2009年,北塘村就大规模进行综合整治,一边埋管道,一边修建道路。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包括了地下埋设排污网管,建造生态公厕和生态排污池等,而处理池上面俨然一个小公园。

  现 在,村里建有10个污水处理池,7个生态公厕。经净化后的水排入河道,河里养鱼,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用于树木绿化、道路喷洒、车辆及卫生洁具的冲洗。去 年,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第一次现场推进会在乐清举行,市委书记陈一新考察了北塘村污水处理设施,肯定了这种循环利用的模式。

  

  环境美了 村民腰包也鼓了

  

  水清了,环境好了,然而,村里荒废的水田、留用地很多,村民种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苏德生就想,要把这些土地用起来。

  2009年4月,村“两委”领导带着村民去四川成都,宁波滕头,山东寿光、青州,江苏华西等地考察。5月,北塘村成立了乐清市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

  傅春旺带记者走进合作社,正值盛产季节,草莓堆满了房间,工人们在忙碌地工作,副经理戴瑞兰热情地请记者尝一尝。据介绍,这些草莓会被分为五级,大多被送到上海销售,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忙碌的季节,村里有300多人从事草莓种植,每户每亩大约可以增收8000元。

  蔬果种植园靠近外面的大棚种植者是“散户”,就是村民个人种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一般都是北塘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支付象征性的田租就能使用大棚,每年合作社还给提供土地的村民一定的补偿。

  

  游客来了 外出村民回家园

  

  种植户说,观光客带来的利润更大,而且省事方便,游客自采的草莓每斤25-30元。游客多了,接下来村里计划建几家农家乐,把周边产业发展起来。留得住人,吸引了游客——村民真正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想要盘活经济,吸引人气,必须先打扫好“门面”。

  “原来老龄化比较严重,村里留守儿童很多。因为环境差,在外赚了钱的也很少回来。”苏德生说。现在不少在外经商的人回到北塘就业、创业,村里超过八成村民是青壮年。

  现在,合作社还种植了葡萄、火龙果、柑橘、猕猴桃等,游客在不同季节能尝到不同水果,村民也有更多收入。另外,为使村民生活得到实质性保障,村双委及合作社决定,凡参加土地流转的各村村民,年满60周岁均可以享受合作社的每月300元的养老金。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