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3.7%,海关总署新闻发言 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就相关情况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基本处于合理区间。据数据显示,预计二季度出口相对乐观,增速较一季度将有所回 升,今年我国外贸发展存在不少的积极因素,或将助推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并步入一个温和增长期。 一季度进出口同比下降 4 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一季度进出口统计数据。据海关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 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1028.3亿元,收窄60.9%。 按美元计价,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9658.8亿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4913.1亿美元,下降3.4%;进口4745.7亿美元,增长1.6%;贸易顺差167.4亿美元,收窄59.7%。 统 计数据显示,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明显下降。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26万亿元,增长6.4%,占我外贸总值的55.2%。一般贸易项下逆 差2223.8亿元,扩大76.9%。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87万亿元,下降8%,占我外贸总值的31.6%。加工贸易项下顺差5034亿元,收 窄4.9%。 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增长。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8357.3亿元,增长6.3%,占我外贸总值的14.2%。中 美双边贸易总值为7492.2亿元,增长0.9%,占我外贸总值的12.7%。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6429.3亿元,增长2%,占我外贸总值的 10.9%。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4565.4亿元,增长2.6%,占我外贸总值的7.7%。 对港贸易大幅下降。一季度,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4603.2亿元,下降33.3%,占内地外贸总值的7.8%。 广 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所占比重回落,中西部外贸出口动力较强。一季度,广东进出口总值1.36万亿元,继续位列全国第一。同期,江苏和上海进出 口总值分别为7770.3亿和6693亿元,北京(含中央在京单位)进出口6664.3亿元。此外,浙江、山东和福建进出口总值分别为4641.1亿、 4029.4亿和2372.8亿元。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进出口总值的77.6%,较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一季度,重庆、四川、江西、陕西和甘肃等部分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61.4%、14.8%、13.8%、38.9%和1.1倍,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下降,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72万亿元,下降1.2%,占我外贸总值的46.1%。民营企业进出口1.9万亿元,下降9.1%,占32.2%。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1.13万亿元,增长2%,占19.1%。 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71万亿元,下降8.8%,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56.9%。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5931.8亿元,下降2.7%,占19.8%。 主 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进口商品中,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拉低了进口增速,但一季度我国铁矿石、煤炭、原油、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仍普遍 增加。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2.22亿吨,增长19.4%,进口均价每吨781.9元,下跌8%;煤8396.4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 493.7元,下跌14.2%;原油7472.4万吨,增加8.3%,进口均价为每吨4817.1元,下跌4.7%;大豆1534.6万吨,增加 33.5%,进口均价为每吨3516.1元,下跌10%;铜133.4万吨,增加37.8%,进口均价为每吨4.62万元,下跌11.2%。同期,进口成 品油854.2万吨,减少18.1%,进口均价为每吨4886.9元,下跌1%。此外,进口汽车30.8万辆,增长42.5%。 1-3月具体进出口情况 海关总署3月8日发布最新外贸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9%。其中,出口1.96万亿元,下降4.3%;进口1.91万亿元,增长7%;贸易顺差550.6亿元,收窄79.5%。 海 关统计显示,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7.3%。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7.6%;进口1.07万亿元,增 长7%;贸易顺差1948.5亿元,扩大1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5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7.5%。其中,出口6965.2亿元,下降 20.4%;进口8363.1亿元,增长7%;贸易逆差1397.9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934.3亿元。 按美元计价,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335.7亿美元,增长3.8%。其中,出口3212.3亿美元,下降1.6%;进口3123.4亿美元,增长10%;贸易顺差88.9亿美元,收窄79.1%。 1 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24亿美元,增长10.3%。其中,出口2071.3亿美元,增长10.6%;进口1752.7亿美元,增长10%;贸易顺差 318.6亿美元,扩大14%。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511.8亿美元,下降4.8%。其中,出口1141亿美元,下降18.1%;进口1370.8 亿美元,增长10.1%;贸易逆差229.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48亿美元。 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1.5%。其中,出口1.04万亿元,下降9.2%;进口0.99万亿元,下降13.8%;贸易顺差468.6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67.1亿元。 按美元计价,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325.2亿美元,下降9%。其中,出口1701.1亿美元,下降6.6%;进口1624.1亿美元,下降11.3%;贸易顺差77.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6亿美元。 春 节因素导致月度增速剧烈波动以及月度逆差。今年前2个月,受春节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再次呈现节前“抢时出口”、节后“进口先行”的经营习惯,导致1、 2月份外贸同比增速波动剧烈。其中,2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增长7.6%逆转为下降20.4%,并由此导致贸易逆差1397.9亿元。 一 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1670.9亿元,增长8.6%,占我外贸总值的56%,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0078.8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1.3%;进口11592.1亿元,增长16.9%,占进口总值的60.7%。一般贸易项下逆 差1513.3亿元,去年同期贸易顺差122.4亿元。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2123.2亿元,下降4.7%,占我外贸总值的31.3%,较去年同 期下滑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77.1亿元,下降4.7%,占出口总值的39.1%;进口4446.1亿元,下降4.7%,占进口总值的 23.3%。加工贸易项下顺差3231亿元,收窄4.7%。 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前2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519.9 亿元,增长6.3%。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990.5亿元,增长4.8%。前2个月,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136.3亿元,增长4%。中日双边贸易总 值为2907.7亿元,增长2.9%。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2866.5亿元,下降23.6%。 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 所占比重回落,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前2个月,广东进出口总值8905.7亿元,下降15.3%,占进出口总值的23%。同期,江苏、北京(含中央在京单 位)和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4941.3亿、4453.7亿和4352.3亿元,分别增长5.1%、9.7%和6.6%。此外,浙江进出口总值为 3131.7亿元,下降2%;山东为2658.1亿元,增长11.7%;福建为1569.7亿元,下降2.7%。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进出口总值的 77.5%,较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前2个月,广东出口5239.8亿元,下降14.2%。江苏出口 2839.9亿元,增长0.2%;浙江2226.5亿元,下降5.2%;上海1888.7亿元,下降6.2%;山东1219.5亿元,增长4.4%;福建 968.7亿元,下降6.8%;北京571.8亿元,下降4.4%。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甘肃、广西、重庆、四川和江西等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 1.4倍、53%、31.5%、24.8%和23.5%。 在出口商品中,前2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万亿元,下降5.7%,占 出口总值的56.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579.5亿元,下降10.2%;机械设备3596.4亿元,下降1.7%。同期,服装出口 1512.2亿元,下降7.7%;纺织品901.8亿元,下降4.7%;鞋类539.1亿元,下降3.1%;家具479.1亿元,下降13.5%;塑料制 品325.8亿元,增长5.8%;箱包240.5亿元,下降13.3%;玩具93亿元,增长4.5%;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4091.6亿 元,下降6.4%,占出口总值的20.8%。 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均价普遍下跌。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 1.5亿吨,增加21.8%,进口均价为每吨795元,下跌3.9%;原油5120.5万吨,增加11.5%,进口均价为每吨4832.4元,下跌 3.8%;大豆1072.3万吨,增加40.1%,进口均价为每吨3500.8元,下跌10.9%;成品油617.6万吨,减少15.4%,进口均价为每 吨4828.2元,下跌0.1%;初级形状的塑料442.8万吨,增加22.6%,进口均价为每吨1.2万元,下跌0.5%;钢材233.9万吨,增加 16.8%,进口均价为每吨7596.4元,上涨1.2%;未锻造铜及铜材91.5万吨,增加41.2%,进口均价为每吨4.6万元,下跌10.7%;未 锻造铝及铝材20.5万吨,增加78.8%,进口均价为每吨2.1万元,下跌30.8%。此外,机电产品进口7339.6亿元,下降0.9%;其中汽车 19.7万辆,增加50.3%。 运行基本处于合理区间 上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下降6.1%,进口下降1.2%。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 郑跃声表示,从数字上看,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而且出口下降得更多一些,这说明当前我国外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 高估这种困难。去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别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数,所以并不能就此简单的认为我国外贸出现了衰退。如果扣除去年同期存在的 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 郑跃声还表示,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仍然保持增势,只有对 港贸易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等前几大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都还保持增长,其中,对欧盟双边贸易增长6.3%,对美国增长 0.9%,对东盟增长2%,对日本增长2.6%。只有内地对香港进出口大幅下降33.3%,这一降幅直接影响总体进出口增速近4个百分点。去年4月中旬以 后,内地对港贸易恢复正常。由此可以预判,今年5月份起,内地对港出口增速将明显回升,同时将带动总体出口和进出口增速的提高。 据海关 数据,2013年1-3月内地与香港贸易总值同比激增71.2%,远高于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表现。随后,海关坦承对港贸易数据超常增长表明存在 套利贸易情况。当年5月,官方对此开展了打击行动,但并未回调1-4月进出口数据。去年同期“注水”的数据抬高了基数,导致今年数据反常回落。 交 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对港贸易的波动是导致3月份出口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刘学智表示,随着去年4、5月份有关部门注意到套利贸易并采取 措施“挤水分”,非正常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在4月中旬之后明显减弱,从5、6月份起我国进出口数据有望回归平稳增长通道。 另外,一般贸易 进出口仍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外贸企业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反映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在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 50%达到55.2%,比去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实现增长6.4%的好成绩,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4%、进口增长 9.2%。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结构在不断优化,外贸企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手机、汽车零件等产品出口 仍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还具有较好的基础。今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总体出口虽然同比下降,但手机、汽车零件、电线电缆、灯具等出口值较大的产 品同比仍保持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虽然在前2个月出口下降6.4%,但3月份当月出口恢复6.8%的同比正增长,仍然具有较好的基础和竞争优 势。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拉低了进口增速,但国内市场对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仍在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国总体进口价格指数为 95,表明一季度我国总体进口价格同比下跌5%,大大拉低了总体进口增速。但今年一季度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普遍增加,一季度总体进 口物量指数为104,意味着总体进口数量增加4%,这表明尽管我国国内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较大,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没有明显减少,进口需求保持了较大的稳 定性。 汇率因素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总体同比下降3.7%,以美元计价总体同比下降 1%。由于汇率波动因素,影响了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增速约2.7个百分点。如果按美元计价,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1%,其中出口下降3.4%, 进口则增长1.6%。 郑跃声认为,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 或步入温和增长期 最 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普遍认为2014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均好于2013年,并认为2014年世界经济加快增长的主要动 力来自于发达经济体,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世界贸易组织对2014年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也高于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呈现回暖迹象,全球贸易增长预期有 所好转。因此,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外部环境将出现好转。 今年,国务院提出开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局面,推广自由贸易试验 区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鼓励短缺产品进口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抓紧推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工作任务。加上今年政府将进一步深 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些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都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 境,同时也不断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信心、激发外贸企业的创新活力,有利于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主动培育和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近 年来,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商务部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257亿美元;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716.3亿美元, 同比增长9.6%。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较快增长,将带动我国与投资相关的成套设备等产品出口的增长和出料加工贸易的增长。 另外,今年3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41.6,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显上升。预计二季度我国出口相对乐观,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升。 郑跃声表示,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出现分化,全球范围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乏善可陈,但是今年我国外贸发展存在不少的如上述的积极因素,将助推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并步入一个温和增长期。 当 然,目前我国外贸领域还存在传统贸易竞争力优势削弱,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多等不利因素。但从全年来看,只要抓 住发展机遇,积极培育外贸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7.5%的增长目标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在总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