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公布《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非公立医院的价格交由市场决定,并鼓励社会办医。 此外,还出台了对非公立医院价格的监督和规范措施,以及医保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机制等政策。《通知》的出台,是对民营医院的松绑,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此同时,价格的放开,会不会带来医疗费用的较大上涨,这也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在公立医院患者拥挤的情况下,民营医疗机构却显得较为冷清,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此次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对此,有观点认为,以后民营医院将与公立医院二分天下。 鼓励民营医院 发展多样医疗服务 在公立医院排长队挂号、等床位再住院,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每天医院人来人往,看病检查住院的人不计其数,而医院的设施是有限的,这样就致使相当一部分需要就医的人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医疗服务。 《通 知》提出,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据自身特点,提供特色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属于营利性质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自行设立医疗服务价 格项目;属于非营利性质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设立服务项目。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实行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 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 长久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占据了医疗事业绝大部分江山,而非公立医院所占的份额很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数量其实是几乎相当的,但是到公立医院就医的患者数量远远超过了民营医院。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10个月里,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总数分别为13440和10877个,数量差距不大,但是全国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却是民营医院的9倍。民营医院的就诊和住院人数只占了大约10%,可见,公立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差距。 而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让民营医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用多样化的特色服务来吸引就医人员。此前,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扶持远远超过民营医院,而此次的鼓励发展和放手发展,或将会为民营医院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 营医院发展起来,也可以分流就医人员,公立医院的压力不言而喻,排长队等很长时间才能看病都是家常便饭。在成都的陈小姐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叔叔生病去华西 医院看病,需要动手术,但是因为没有多余的床位需要等两个星期才能住院,后来还是找到医院一位熟人才没等那么长时间。 大部分患者都愿意去公立医院看病,致使公立医院床位紧张,工作人员也很忙,而民营医院却正相反,去就医的患者人数要少得多。如果能分流一些患者到民营医院,那么就医的压力也会相应地减少。 国家鼓励发展民营医院,这对民营医院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改变民营医院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的局面。此外,对整个的医疗环境也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缓解患者看病难的情况,对于医院之间的有序竞争也有促进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 当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医疗中的时候,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就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中,以此从基础上提升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卫生的服务效率。 民营医院价格自主 《通 知》规定,各地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梳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审批权限于2014年6月底前向社会发布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名录,并依据 公立医疗机构开业、更名、停业等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名录之外所有医疗机构均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其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各地要督促落实 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相关政策,不得以任何方式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不当干预。 允许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定价,由市场的供需来决定医疗价格,这是深化医疗改革、让医疗事业符合供求规律的一项重大举措。 事 实上,我国非公立医院中的盈利性医疗技工已经实行了市场定价机制,而此次的《通知》主要针对的是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而且早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国务院 就曾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指出要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多元化办公。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等五部委联合发 布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其也明确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此次的《通知》与此前的政策一 脉相承,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正在逐渐放开,逐步交由市场来决定。市场决定价格,这与充分发挥市场的主题作用的政策相一致。我国的医疗事业所需的资金大部 分都是由政策投入,而社会资本占很少的比例。而此次让非公立医院先行实践市场自主决定价格的政策,逐步摸索建立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和价格体系,这是深化医 疗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政策一出来,即引来社会各界的热议。有观点认为,这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让民营医院自主定价,也许会让医疗服务价格产生明显的涨价现象。 有市民对此表示,没有国家统一的定价,一些民营医院或许会为了一己的营收而涨价,本来现在看病的价格都不便宜了,若是真的出现涨价会增加就医病人的看病负担,恐怕以后看病会比现在更困难。 不 过,专家对此表示,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所占的比例还很少,在与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中处于比较弱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民营医院应该不会存在集中 涨价的现象。若是涨价,患者会选择去公立医院,这就势必会减少民营医院的人流量,所以,目前来看,放开价格后不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 事 实上,患者选择就医的医疗地点,无非考虑地理位置、医疗水平、医疗设施环境以及价格这些因素,一旦价格过高,患者便会选择其他医院,而且价格也只是患者考 虑的因素之一,最终吸引患者的还是医疗实力。因此,靠涨价来提高营收显然不是最好最长久的办法,提高民营医院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医疗设施和能力以及 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这些基本的层面上来。 对于大家关于放开价格的担忧,国家也有相应的监督和规范措施,以此来规避有可能出现的价格乱象等后果。 规范监督民营医院定价机制 非公立医院拥有了自主定价权之后,不能保证没有滥用定价权的现象发生。由此,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的监督和规范就显得必不可少。 在对非公立医院定价的管理方面,《通知》规定,各地要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行为的监督,研究制定价格行为规范,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 相 关医疗机构应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价格,并保持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相对稳定;要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制度,通过多种方 式向患者公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之外,社会各界也可以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的现象出现,都可以拨打相关的投诉电话进行举报。 医院的各项费用都需要明码标价,要患者和社会都清楚明确地知道费用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医疗服务、药物的费用价格清清楚楚地标明,这样一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非公立医疗机构过高或胡乱地标价,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 不过外界对价格开放的担忧仍然存在,即使有监管和规范政策,但是不排除部分民营医院会存在类似乱收费、乱检查等现象出现。毕竟新出台的政策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期,需要时间来发现问题并更具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有担忧存在,但实现市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调节乃是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进,监管政策也将越来越完善。 非公立医院看病也可以报销 到非公立医院看病也可以和公立医院享受同样的报销制度,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对患者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 《通 知》规定,凡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程序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 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支付政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要求,与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谈判确定具体付费方式和 标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此前很多患者选择到公立医院看病原因之一就是公立医院可以报销,患者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而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样的报销制度了之后,患者可能会逐渐将眼光投向人流量较小的民营医院。 只要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都将纳入社会保险的订单服务范畴,而不能区别对待,让到非公立机构看病的患者同样享受看病就医费用及时报销的优惠政策。 听到这样的消息,民众当然是高兴的,可以不用为了能够报销而到公立医院排长队看病,哪里方便就去哪个医院,因为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报销,不仅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让自己处在人潮拥挤的就医环境中。 可以知道的是,目前,已经有30%以上的非公立医院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制度了,而此项政策的出台,还将进一步扩大这一比例,让越来越多的非公立医院加入到能够使用医保的行列中来。 国家规定,必须在硬件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与公立医院达到同样标准的民营医院才能申请医保。而民营医院为了通过此项审核,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以及医务人员的配备,这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一来,就更能保证患者的就医条件。 让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医疗权利,这是患者和医院的幸事。不过,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比如调价之后如何报销、报销额度是怎么样的等问题还不明确,只有即使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民营医院享受社保的政策才能良好地发展下去。 民营医院松绑之后 民营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的政策出台之后,也引来多方关注以及较高的良好期望。在认为此项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并将推进医疗深化改革的同时,也有不少的担忧出现。 据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曾表示,此项政策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对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具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原则,为医改趟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未来公立医院将和民营医院平分秋色。放开非盈利的非公立医院,通过收入来实现医院的运转,调节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在政策放开之后,民营医院的发展或将越来越好,占据的社会份额也将越来越大。 而 如何让民营医院更好地发展,有专家认为,除了放开价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之外,更重要的是选择发展的路径。在与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中,最主要的是寻求差异 化、特色化发展,拥有优于公立医院的特色医疗服务,或者打造私人医疗服务等,才能在基础较强的公立医疗机构面前很好地发展下去。如此,让民营医疗机构拥有 定价权才显得更有意义。 民营医院的松绑政策出台后,引来了各方的讨论和期待之外,近期,医疗服务概念股也成为不少投资者口中的常用词。有分析师称,目前民营医院具有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