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奖大赛实战促就业 优胜者被企业高薪追捧

发布时间:2014-05-05点击率:573

  2014应届毕业生将达700万以上,严酷的就业形势让李总理亲 自抓大学生就业问题,其实找不到合适人才也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2013年4季度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 职排行榜”表明:营销相关类职位求大于供,高薪难求优秀营销人才。据中国市场学会调查,现在初级营销人员的平均年薪在4万左右,区域销售经理的平均年薪 20万,全国销售经理的平均底薪为40万,规模以上的营销总监年薪可高达百万,如此高薪的职业自然吸引力很大,然而企业招聘营销类职位却总是要求“工作2 年以上”。中国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85%的高校有营销专业,98%的院校开设了营销课程,工作经验比学历还重要的用人观证明中国高校营销专业的职业教 育和实践教学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企业不愿意为此买单。

  营销是应用性学科,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所 有应用型大学及职业高校应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市场学会从美国引进成熟的赛制和标准,创建了让学生免费参加的社科奖全国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公益大赛,为 参赛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竞争行动中和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学习的机会,实战教学、以赛促学,有效解决了体制内营销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难、虚及形式化的问题,成为 学生创业就业问题解决平台,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大赛深受全国高校师生和企业界欢迎,开赛以来,累计参赛院校超过3000所 次,累计参赛师生超过10万人次。大赛已成为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广、规格高、奖励丰厚、活动时尚有趣的全国高校营销学科典型赛事。

  一、国内高校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 科奖大赛的特点为“实战”,命题和考核标准由高校、企业和中国市场学会共同制定并实施。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总决赛,持续一学年。比赛内容是围绕指定企业 进行营销策划、品牌创意、网络营销和销售实践等项目实施,每个项目都由赞助企业提供奖励,但参赛作品几乎无法抄袭,需要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去逐步实施,最后 销售业绩也被列入考核成绩。从上缴作品的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对营销职业能力的掌握80%为理解和知晓,能够按照企业营销岗位要求去执行的学生不足20%, 如图2。四个竞赛项目中营销策划和品牌创意实践教学相对成熟,网络营销教学多为理论,网络营销实践课程多是学生参赛后自学,学生感觉最难的就是销售实践。

  1)实习实训流于形式,不能学习到关键职业能力

  由 于国家政策支持少且难到位,国内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投入资源支持教学,学校联系企业的实习实训岗位很难,大部分企业招实习生是将学生充当免费的劳动力或是 到商场、超市实习。企业一般不会让学生介入真正的管理工作中,即使是营销类的管理活动,学生也只能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去观察和领悟。况且各企业情况不同,如 果没有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共建的职业教育标准,将使学习内容完全随企业资源而定,学生不能学习到具有移植性的关键职业能力。

  2)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性

  营 销专业的很多实训主要是情景模拟、软件模拟和对抗、参观访问等形式,这种模拟和观察的情景离企业的真实情景相差甚远。这就好比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浮出来的是冰山的一角,沉在海底的是大部分,学生只能看到浮在水上的冰山一角,而无法感受整个冰山。尽管有些学校也有模拟超市、模拟办公室、商务谈判室和 物流模拟实训室等一系列实验室,但学生通过这些只能感受到冰山的一角,无法习得真技能,因为真技能是沉在冰山之下的,必须在实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 才能真正的学到。

  3)课程设置全而不精

  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趋于保守,采取但凡与营销、管理有关的课程都开设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的知识零散,学生学得宽泛但啥都不精通。

  4)实践教学学生介入程度底、积极性不高

  在 模拟实训的环境中,学生做得很随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不是真实的,而是一场表演,所以参与上热情都不高。特别是当许多课程都采取这种形式的时候,学 生的逆反心理就很严重。另外,这种非实战性质的实践教学也造就了一大批搭便车的人,他们不主动,处处依赖自己的小组和团队,对这部分人来说,实践教学是没 有效果的。

  5)高校营销教学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

  理论教学只需要照本宣科,做好实践教学则需要老师走出校门,寻找 企业支持合作,同时还要老师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致跟上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做好这件事情需要耗费不少精力和财力,况且我国不像德国和美国,对支持 职业教育的企业有许多具体的优惠政策,所以院校寻找支持企业很难,而教育部对老师的硬性考核要求基本就是发表学术论文,人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如此的激励 制度导致了高校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的现状。

  二、社科奖大赛对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全面的营销综合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情商积极有效,2.8%的获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营销技能与企业营销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高度吻合

  从 参赛数据分析,能够坚持一年并独立完成四个项目的团队仅占总参赛团队数的2.8%,如图3,但这些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具备的营销技能与企业营销岗位要求的职 业能力高度吻合。同时中国市场学会对历届获奖学员的就业进行追踪发现,在社科奖总决赛获奖的学员就业率达100%,一年后的平均年薪达5万以上,五年后任 中层管理岗位的达60%,职业发展和收入明显高于同龄人。经抽样分析我们发现能完成社科奖四个参赛项目的优胜者具备了以下能力:

  1)多渠道学习能力

  几 乎所有指导老师都发现,参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明显增加,课堂的知识往往不够用,使这些学生跑图书馆、购买专业书籍、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跑企 业、讲座、论坛、问老师、团队学习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和全国的参赛同学交流互动等,如图4。这样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宽泛,大赛的挑战性和真实项目的应 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创造的价值,也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2)全面的营销综合工作能力

  营销是综合性很强的复杂工 作,需要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做决策,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高。经过四个单项赛的考核,能够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学生具备的能力包括:营销分析和策划技 术;网络营销和网站建设推广技术、良好的文字表达和图片、视频、PPT制作技术;商务谈判以及和客户沟通、演讲技术等;具备了独立完成营销任务的综合能 力。大赛专题片《极品策划案是如何练成的》在网络热播一周,就有2家企业找到大赛组委会希望能够介绍营销策划一等奖获得者“五朵京花“团队为他们企业做营 销策划方案,并提供丰厚报酬。

  3)良好的情商和热情的工作态度

  营销职业的特点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科奖横跨一个学年,比赛要求高、项目多、赛制复杂。能坚持下来并取得好成绩的团队一定是充满激情和正能量、拥有积极心态并能够坚持不懈的人。他们专注而持久,懂得感恩和回报,一心想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是强者的思维模式。

  江 西景德镇学院余艳同学大部分时间是在网游中度过,一次无意中游览到了社科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网站,激发了她的兴趣。她得到同学的支持组建了大帅先生团 队,但学校领导对他们参赛漠不关心,既无经费也没有指导老师。然而他们发现社科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大赛,队长余艳说:因为一个大学生的梦想让我们坚持到了 最后,同时大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得到检验,还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得我们与人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抗击打能力得到 提升,我们参加总决赛还得到了一家企业的认可,并赞助我们3000元的参赛经费,大赛结束后,将吸收我们为该企业的储备人才培养!

  4)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社 科奖要求3-5人组队参赛,一个团队里面如果成员的思想、行动和目标不能很好地统一,可能就会出现懈怠的现象,甚至团队内部存在很大的矛盾,导致团队成员 放弃比赛。能带领团队坚持一年并做出成绩来的队长,一定是有奉献精神,具备分工、协作、激励和妥协等领导力,并有相应的能力和办法来解决团队存在的各种问 题。

  5)2.8%获奖学生团队

  三、中国市场学会发布“社科奖中国高校最佳营销实践教学排行榜”

  中 国市场学会通过一年时间的动态分析,发现94%获奖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导向,社会服务意识强,办学思路宽泛,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老师培 训多给予各项资金和荣誉支持;98%的团队有至少一个以上专业能力强,爱岗敬业喜创新的指导老师;由于互联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区域文化和经济环境对精英 成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最能客观体现国内高校的营销实践教学水平;故提炼出四项评价指标和权重如图5。因为是国内首次出营销实践教学 报告和榜单,没有参考依据,故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但评价过程是严谨公正和透明的,希望该报告和榜单能促进校企合作、校校相互学习,同时也为用人单位选拔 和培养营销人才提供方向指引,以最终实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