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式一变 市场洞开

发布时间:2013-04-23点击率:842

  为协助艺术家走入市场,也为企业产品能用艺术魅力拓展市场,山东昆仑瓷器有限公司先后签约了18位艺术家,董事长任峰随之变身艺术家运营总监。企业家和艺术家“联手”碰撞出的激情,双方“各取所需”迈向了共生共荣的市场路。

  ■ 马景阳 胡建平 李红蕾

  

  艺术家想走入市场却常常“可望而不可得”,企业家想借助艺术魅力拓展市场却苦于是个“门外汉”,这一对难题在山东昆仑瓷器有限公司得到艺术化的解决,董事长任峰变身艺术家运营总监,一下子激活了18位签约艺术家的市场人气,企业家和艺术家“联盟”碰撞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双方“各取所需”迈向了共生共荣的市场路。

  

  大师沦为小商贩?

  

  初春的日子寒风刺骨。在淄博市博山区一条偏僻小巷,衣着朴素的胡建昌“蜷缩”在四面透风的“值班室”里,刺鼻的煤烟味正从炉子里冒出来。环顾这个堆满了刻瓷、紫砂壶等精美作品的“古月轩”,记者不由感慨:“这就是山东陶瓷大师的工作间?”

  从艺30多年的胡建昌是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连连获奖,在业界大名鼎鼎,也是昆仑鲁青瓷第一批签约大师。

  不善言辞的胡大师痴迷于艺术创作,但生活是现实的,他不得不放下大师的架子,和爱人一起推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像小商贩一样和顾客砍价,现在想起来还是心酸。”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房宏,最初因为没“名气”,只好给其他知名人士当枪手——也就是按人家的要求刻头像,但署的却是名人的名字,刻个普通的头像需要四五天时间,房宏可以拿到50元“加工费”。

  尚处于起步和事业上升期的大师们往往没有精力、财力和能力在商海里包装推销自己及其作品。记者在胡建昌的作坊里呆了一上午,只有一个客户光临,而且也是空手而返。

  在博山,大师工作室由鼎盛时期的近40家,眼下已“凋零”到仅存十几家。

  18位大师“翻了身”

  

  2011年3月,昆仑鲁青瓷与首批5位陶瓷艺术大师签约,此后每隔3个月新签约一批,共计签约18位。以签约为分水岭,这些艺术大师们窘迫度日的局面一去不返。

  如今,在百度搜索“胡建昌”、“房宏”等大师们的名字,纷纷出现在包括新浪、搜狐、凤凰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站上。这是任峰不惜巨资在媒体上连篇累牍介绍签约大师及其作品的直接效应。

  鲁青瓷是昆仑瓷器的主打产品。为了将昆仑鲁青瓷和签约大师推介给社会,任峰这两年连投巨资,不仅在媒体上宣传,还投资在北京、济南等建立昆仑鲁青瓷专卖店,和北京知名拍卖公司合作拍卖大师作品,在北京、济南举行昆仑鲁青瓷大师作品品鉴会,甚至远赴英国“推销”……

  目前,房宏和胡建昌们的作品无论立意、手法还是表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房宏得意地告诉记者,作品好了,知名度高了,来购买的人也多了,价格也是打着滚地往上翻。签约之后,我们失去的是麻烦和烦恼,得到的是时间、金钱和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淄博资深陶瓷研究专家曹在堂说,艺术家就该干艺术家的事,专心创作精品,提高艺术水平,其他的事,像培育市场,包装、推介大师,拍卖作品,就应该有专业人士运作。

  如今,18位大师的艺术资源得到了充分运营,而昆仑鲁青瓷也从几年前的默默无闻迅速成为收藏市场追捧的艺术精品。

  

  经营大师需要大手笔

  

  “经营”艺术大师,任峰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靠着对齐鲁文化和陶瓷产业结合的敏锐嗅觉及对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大好机会的准确把握,任峰整合市场、大师、媒体等资源,让一切“为我所用”。

  任峰告诉记者,北京一位客商到济南出差,看到媒体上介绍的昆仑鲁青瓷大师刻瓷作品,当即驱车赶到位于淄川区昆仑镇的昆仑鲁青瓷总部,点名购买艺术大师的作品。

  “一个瓶相当于一车‘货’。”任峰告诉记者:“昆仑鲁青瓷特有的材质配上签约大师的刻瓷,就有了逐鹿市场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淄博,大大小小的陶瓷生产厂家500多家,近20万人从事与陶瓷相关的产业。在不少同行在同质化竞争中苟延残喘,艰难度日的时候,昆仑鲁青瓷却跃居到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尝到甜头的任峰频出大手笔:在淄川区昆仑镇,投资7.5亿元建设“1954陶瓷文化创业园”,里面为10多位国家级大师和40多位青年大师规划建设了100多到200多平方米不等的工作室,而且前三年免收租金。

  据悉,该项目竣工后,将吸引国家级、省级陶琉艺术大师上百名,安置6000多人就业、创业,年创产值15亿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