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制度出台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金融机构在争先恐后地涌入P2P网贷行业,以期搭上互联网金融大蛋糕的“末班车”。有行业第三方机构统计预测,2014全年网贷行业总成交量将达2400亿元,到今年年底P2P行业贷款余额或达900亿元,环比保持较快增速。
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近日发布的《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2014年9月月报》数据显示,9月P2P行业成交量达257.28亿元,环比增长8.71%;当月我国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646.03亿元,环比增速11.21%。
记者了解到,在尚无监管的当下,P2P行业已出现一批民资行业龙头,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数据显示,9月,成交量居于前十位的平台包括红岭创投、陆金所、温州贷、鑫合汇、有利网、人人贷等,上述平台市场份额占比达27.17%。
上述月报统计显示,9月成交量过亿元的平台共有45家,这些平台的总成交量为126.67亿元,占总成交量的49.15%,其余千家平台的总成交量占比刚过50%,平台之间竞争仍较为激烈。
此外,P2P平台的热度也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北京。数据显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五省市9月网贷成交量位于前五位,累计占总成交量的82.62%。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表示,当前P2P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运营模式多样,业务类型不断创新,成交量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随着内陆城市对P2P的认可度逐渐升高,行业体量将难以估量。实际上,上个月一些内陆省市的网贷成交量上升强劲,如安徽、四川、重庆等地的网贷成交量涨幅在20%以上。
随着各路巨头纷纷入场,P2P网贷行业的隐形门槛将逐渐提高,也将加速行业洗牌,网贷平台成交规模两极分化加剧。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成立的P2P平台有1300多家。同时,仍然有大量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摩拳擦掌”伺机进入。
在众多豪门涌入的同时,也有不少平台因多种因素迅速夭折,行业风险日渐暴露,跑路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银监会官员曾表示,至今年7月,出现跑路的平台有150家,每个月大约有六七家平台跑路。在问题平台中,浙江、广东、江苏名列前三,这些倒闭和跑路的P2P网贷平台具有成立时间短、平台自行担保等特征。
“目前P2P平台跑路大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骗子",即简单搭建网站,挂出虚假项目,资金也无第三方银行托管,直接卷钱跑路;第二种则是平台普遍存在的,风控团队水平差,很多"烂大街"的动产抵押骗术就可以轻松骗过平台,最终融资端跑路。”上述职业投资人表示。
他同时认为,“不排除随着首个兑付高峰的到来,下半年跑路平台继续增多的可能。但在淘汰机制下,将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加速洗牌,从而诞生一批行业龙头公司。甚至随着互联网金融走入成熟期,P2P行业将诞生下一个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