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万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年

发布时间:2013-05-09点击率:995

 还有两个月,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就业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年”。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全国多地的春季招聘会将陆续展开。据昆明日报报道,就云南来说,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14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多人,增幅近11%。昆明市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2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约4000人,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2.4万人。

  在成都,也迎来了招聘与求职集中期,人才供需总量大幅度攀升。“以今年一季度为例,累计为7201家(次)招聘单位和27.4万人次求职人员提供了供需衔接服务。”中国成都人才市场负责人说,虽然人才供需看上去总体平衡,但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去年同期,招聘用人单位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6%。

  

  求职者:找份“好工作”很难

  

  身着黑色套装,手持个人简历,脚踩中跟皮鞋,寻寻觅觅挤进人群,排队,面试,被告知回去等通知,再寻寻觅觅,再面试,再被拒绝……很多毕业生都有着和钟巧类似的遭遇,这位原本对就业充满信心的本科泰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次遭到打击,现在的她喜欢说自己“凄凄惨惨戚戚”。5个月前,钟巧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负责电话销售保险,但只做了一个多月就辞职了。后来,钟巧想出国,想进外企、国企、跨国公司,但现在,她觉得这些美好的愿望“离现实好遥远”,慢慢地,她稍微放低了要求,“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民营、私企都可以,薪水至少有3000元,五险一金齐全,还要有发展空间。”钟巧也不断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定立场,一定要找到最满意最合适的工作之后再跳槽,不然又会成为下一个跳蚤了。”说完,转身融入茫茫的“求职大军”中。

  云南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小刘也很焦虑。“但是,总希望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我室友签约的工作月薪3500元,我各方面能力也不比他差,总之也要找个差不多的,薪水不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小刘将自己的求职目标定在大型国企或者知名外企,招聘会上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小刘并不愿意投简历。

  从钟巧和小刘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在很多求职者眼里,“好工作”的标准是自己满意、专业对口、待遇不错、有发展空间等等,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好工作”实在难觅。

  

  被嫌弃公司小,招聘也难

  

  昆明日报消息,在近日举办的云南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上,某私营企业负责招聘的王经理坐不住了,为了吸引更多求职者的目光,他直接站在展台外发放招聘传单,主动上前询问求职者的意向,而像王经理这样“求贤若渴”的招聘者,整个会场里并不在少数。

  “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工作地点就在昆明,不会到偏远地区,招聘的门槛也不算高,但还是很难招到人。”王先生感慨,“我知道,他们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公司规模小,或者觉得没有发展前途。”

  按理说,僧多粥少,招聘单位应该处于有利地位,但不少企业还是“吃不饱”。就拿王经理所在公司来说,今年计划招聘包括中医理疗师健康代表、财务人员、接待等30名新员工,春节过后,眼看招聘目标迟迟达不到,王经理只得放下手头工作亲自上阵,每场招聘会都不落下,3个月过去了,只招到一个人。除了专场招聘会,王经理还在西部工作网、贤士榜、前程无忧等媒体投放招聘广告,广告费花了不少,却不见有效果。

  小公司“喊渴”,大公司也说“喝不够”。培训讲师月薪4000至6000元、渠道经理月薪5000至8000元、营销精英月薪5000至10000元……某知名网络公司云南贵州指定营销中心开出了一份颇具吸引力的高薪工作,但仍然只招到计划招聘人数的三分之一。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直言:“虽然填写资料的人不少,但感觉很满意的没有几个。像管理、培训这些岗位,工作经验很重要,而应聘者大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企业用工需求不旺

  

  据四川在线消息,受经济影响,用人单位数量有所减少,以成都为例,相比去年同期,招聘用人单位下降幅度为16%。

  名城新闻网消息,为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日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邀请30多家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谈“用人经”,老板直接开口,说的话也很实在。

  某企业人事行政部部长王琳说,真正的大企业,它的人才跟人员相对比较稳定,造成新一届的应届生找工作相对往年来说比较困难,我们今年也有,但不多,大概在10名以内,跟往年相比降低了40%左右。

  某企业负责人周娟说,跟着大环境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看重。

  据统计,2013年苏州本地籍毕业生总量为4.1万人左右,相比全国不升反降,比去年减少了4000人左右。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其实依然有市场。

  工职院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处长王震说,企业越是转型升级,越是会迫切的把用人的需求定位在人才的技能上面。

  

  技能有时比学历重要

  

  “本公司诚招广告文案一名,要求熟练使用多个办公软件,大专学历及以上。”招聘者赵先生几乎每年都要为其所在的文化传播公司招聘新员工,他认为专科生更适合这个岗位。“相较于同专业的本科生,高职生的动手能力更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有的专科生来自各州市或农村,踏实肯干,尽管交际能力欠缺,但可后天弥补。”

  许多招聘者传达出这样一种讯息:学历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技能,“本科生的眼高手低很大程度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张丽来是重庆工商学院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从2月份开始,她就穿梭于各大人才招聘市场以及在各大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但始终没有觅得一个合适岗位。她说:“很多岗位都是招大专生的,我一个本科生去那种岗位不划算,再说那种招大专生的企业规模也太小了。”

  云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就业率:研究生94.4%、本科生95.9%、专科生96.9%。可以从中看出,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硕生。

  昆明日报发现,发现许多就读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稀缺专业的学生其实并不担心就业问题。

  就读于云南开放大学二年级的张吉上周四刚参加了燕京啤酒厂的专场招聘,并成功入围复试,如果顺利,他将于9月进入该厂完成一年的定岗实习,“如果实习期间企业、学生双方都满意,就可签订劳动合同或意向合同。”该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称。学校从去年开始施行“2+1”学制,即学生在校修习两年理论及基本技能,在企业定岗实习一年,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实战技能”,二来可以增加其就业机会。

  再比如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是一入校基本就被企业“订下”。“像昆船集团这样的企业非常需要焊接人才,但全省高职院校开办这个专业的不多。”焊接人才可谓供不应求,该专业毕业生一毕业的薪金可达3000左右,该校2011届学生的平均薪金在2400元。

  视界延伸

  就业难根源在求职者

  一边是企业疾呼“招不到人”,一边是毕业生高喊“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求职和招聘的“两难”矛盾?

  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政策调研处处长孟新丽认为,一方面,由于求职者的愿望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不相符,因而“两难”矛盾十分突出。云南人才市场综合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从市场每天提供的岗位信息来看,岗位数远远大于求职人数,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求职者身上。

  “‘90后’毕业生大多家境不错,多数希望工作轻松点、工资高点,但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就业。”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也反映,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更重视自我的感觉,而缺少对于企业的基本责任感,“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说不干就不干了,有的人甚至连离职手续都不办就离开了。”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