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美在自然,也美在文化与心灵。朱仁民先生用艺术之手将“美丽中国”深情托举。
5月3日下午2点半,作为国内目前首家被批准成立的、以一位在世艺术家命名的高端文化艺术机构——浙江省朱仁民艺术研究所(下文简称“研究所”),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浙江大学朱仁民艺术馆”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特别的揭牌仪式。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张美凤,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杨建新,省侨联副主席张维仁等领导及特邀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研究所发起人、本报记者高倩如出任研究所所长。揭牌仪式由香港卫视副台长、两岸四地高端人文访谈栏目《文化风情》总策划人及主持人王明青教授担纲主持。
以艺术之名担重任
行进在“美丽中国”前沿
在当今世界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党十八大首度提出“美丽中国”这个概念,扩张和丰富了中国式发展理念,深刻体现民意国情,重视生态,敬畏自然,为国家发展转型明确了风向标。
浙江大学环境艺术研究院院长、当代著名艺术大师朱仁民教授通过三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推出了《人类修复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提出人类必须正视心灵、自然、文化三大生态的命题,第一次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这一全新的艺术理念及艺术家的责任。他率队完成了几千亿的工程设计量,为祖国创下了一批光芒四射、彪炳千秋的优秀大地作品。其人类生态修复学和实践已经走到了“美丽中国”的前沿,是当代中国创导生态理念最具标志意义的人物。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意大利等国经济文化界权威人士,对朱仁民和他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联合国高级顾问阿尔贝托·米凯利专程访问浙江大学朱仁民艺术馆时题词:他是中国的莱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席与朱仁民签订艺术交流协议时盛赞:“朱仁民应该是这个世界的达芬奇,这是文艺复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让朱仁民的艺术走上国际,让世界共享”;联合国考察团、欧洲艺术设计界三巨头在参观了朱仁民系列公益机构后,均被朱仁民的作品震撼,欧洲金圆设计奖主席顾托勒说,“普利茨克奖不足以承载朱仁民的作品,他应该有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意大利全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博切多更称,“朱仁民的作品是我在中国所见到过的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个性的作品”。意大利国家美术家协会特授予国家参议院副议长和朱仁民两人为国际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
义举利民功千秋
以艺载德获各界名士盛赞
朱仁民艺术研究所是纯公益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以朱仁民艺术修复生态、修复人类的理念,整合社会相关资源,开展朱仁民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推广,推进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合作与交流,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研究所的成立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祝贺。
原浙江省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薛驹虽因故无法亲临会场,但薛老特地亲笔题写“艺以载道,功以利民 赠浙江省朱仁民艺术研究所”,对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和鼓励。
一封来自北京的祝贺短信,更是令全场嘉宾感到震惊:“先烈打江山,一心为人民。先生做生态,利民功千秋。当年戎马行,壮怀激长空。而今守业责,自有仁者承。朱仁民先生的义举,悉之久矣,并为之深深感动。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心灵也是吾辈之毕生追求。”这是共和国百岁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中央军委装甲兵顾问、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的裴周玉将军,于4月28日发来的祝贺短信。为表示作为一名百岁老红军战士对研究所的支持,裴将军还欣然出任研究所顾问一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也发来贺电,特祝贺研究所成立,并向浙江大学、浙江省侨联表示敬意和钦佩。他认为,朱仁民是一个现行教育机制下少有的一种人才,创造性思维贯穿于他几十年的艺术创作过程,相信其理论和实践活动能够成为时代创新教育与艺术实践工作的重要借鉴。研究所的成立,也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探讨“艺术的责任和形式”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希望能够推动社会对艺术有个崭新的认识,为美丽中国作出艺术家应有的贡献。
意大利罗马LABA艺术学院院长Rosemarie Bresciani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欣闻中国浙江省朱仁民艺术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艺术家一个值得推崇的方式,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对朱仁民这样的艺术家的研究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朱仁民的艺术思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榜样,同时这一研究所的成立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因为他是我们学校的艺术学博士。在此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朱仁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原副秘书长李平安在贺电中对潘天寿和朱仁民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以“仁者寿 民为天” 六字以示祝贺。全国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建敏,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因在北京学习无法前来参加揭牌仪式而深感遗憾,他们对研究所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研究楷模借鉴思想
政治文化界多位专家倾力参与
仪式现场,朱仁民教授对社会各界对人类生态修复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
作为研究所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在仪式尚未开始前,由所长高倩如陪同,吴晶主席参观了朱仁民的部分大地艺术作品展。她对朱仁民教授的爱国精神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充满了敬意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她希望研究所将朱仁民的精神、追寻的理想、贡献的智慧和引发的思考,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剖析,探索,研究,延展,开拓,借以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民素质,在实现美丽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会上,吴晶主席与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张美凤教授共同为研究所揭牌。牌匾由国学传人、浙江省复兴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梦麟为祝贺研究所成立特地题写。
首批担任研究所顾问的是百岁开国将军裴周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原国家物资部副部长、中国工商联副主席恒玉珊,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共5人。
揭牌仪式上还公布了首批9位研究员名单,他们是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发基地主任胡惠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孙逊;中国亚太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五缘”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其琰;“收获”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文学博士寥增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理事、浙江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研究所副所长姜敏达;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作家、研究所副所长费爱能;作曲家、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杭州圆融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所副所长刘大新;文化昌国主编、正研究员张坚。
内涵精深意义深远
让中国文化魅力炫世界
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张维仁在会上对研究所成立的意义进行了精辟的概述:研究所成立的意义,不仅是对朱仁民艺术思想和艺术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和推介,更是唤起人们对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视、保护和修复,同时,也把中国优秀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宏伟博大的气势和撼人心魄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提高浙江乃至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朱仁民本人及其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费爱能先生告诉记者, “朱仁民让我们知道艺术原来可以如此得辽阔”; 副所长、研究员姜敏达先生说“朱仁民的艺术所具备的两大亮点“生态”和“创造”,正是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所长高倩如认为,朱仁民代表着中国艺术家为世界带去了美丽中国的当代文化思考,他是当今世界生态修复实践的先行者。朱仁民教授向世界呈现着国家的软实力,成为七千万华人侨胞的骄傲。她希望通过研究所搭建平台,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参与到修复心灵、修复自然、修复文化生态的队伍中来,实践并推广朱仁民教授建立的“人类生态修复学”的学术思想,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最后,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杨建新和西泠印社顾问、著名书画评论家胡西林等5位嘉宾参与了与主持人的对话活动。杨建新称赞朱仁民是一位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博爱正是朱仁民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他的追求和情怀,使他的艺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专家们对朱仁民用其苦难的人生经历,激发创意热情和创作作品,从而开拓了当代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新表现形式及他那与众不同的书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据悉,继浙江大学朱仁民艺术馆(系浙江大学建校百余年来首座永久性个人艺术馆)建立一周年之际,联合国基金组织首次为个人建立的永久性艺术馆——意大利维罗纳朱仁民艺术馆也将于今年5月开馆,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再添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