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对众多巴菲特的粉丝来说是一次“朝圣”之旅。不远万里奔赴奥马哈,笃定的中国门徒究竟学到了什么?
争贴巴氏标签
5月9日下午5点半,刚从大洋彼岸回国的张峰,谈话的语气中明显带着疲惫。数天的长途奔波,让这位盈信瑞峰投资管理公司的合伙人有些吃不消。
不过,谈起数天前参加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张峰的情绪高昂起来。“我是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身份参加的大会。奥马哈的春天气温很低,但会场气氛热烈,像场盛大的音乐派对。”
张峰说,现场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情,比如伯克希尔花费很多心思让股东有身处大家庭的幸福感:今年由巴菲特导演的会歌直接翻自经典的激情名曲《YMCA》,由83岁的巴老亲自领跳。“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国内很多股东大会中无法体会到的。”他评价,这正是管理和投资的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一家基金公司的组织下,包括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杨卫东、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诺亚财富董事会主席汪静波,以及诸多中国资本圈的重要人物一同参与了此次“朝圣”之旅。
学巴菲特不容易
这并不是张峰第一次前往美国奥马哈。此前的2011年4月,张峰曾与巴菲特在奥马哈共进午餐。彼时张峰在现场向巴菲特请教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想copy你,你的护城河是什么,可以让大家copy不了?”
国内如张峰一般崇尚巴菲特价值投资的门徒比比皆是。比如赵丹阳、但斌、李驰等,但这些“弟子”的“学业成绩”迥异。
对此次不远万里再次参会的缘由,张峰解释,如果为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技巧,只看年报就足够了。现场参会是希望更多地学习巴菲特的为人姿态。“至少你要看看怎么开股东大会,怎么回答股东各种刁钻的问题,怎么强化公司文化,只有近距离观察这个人的精气神,才能得到更深刻的答案。”
走在奥马哈路上,这确实是一座平凡得看似有点单调的小镇,也许几十年来都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正如巴菲特儿子霍华德·巴菲特所说,难以想象把伯克希尔搬到别的城市去,奥马哈有巴菲特所一直坚持的东西。当我站在巴菲特生活了52年的房子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很多人赚钱的动力是为了财务自由,但是置身财富之中,能真正得到“自由”而不被其挟制的人的确是极少数。正如一位现场的投资者所说,“巴菲特家族的智慧和哲学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金钱,是其中最为次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