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面临新的环境

发布时间:2014-11-13点击率:414

 世界经济形势在变化,会计职业处于新的环境,会计职业判断因而也面临新的任务和责任,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作出积极应对。

  

  经济转型——

  职业判断面临新的对象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在寻求转型之路。所谓经济转型,具体表现为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关的市场交易形态、监管模式的创新,新的会计要素、新的经济现象和新的公司治理形式的涌现等,所有这些,都在经济转型这个大概念里。

  经济转型正在给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带来新的挑战。即使在发达国家,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已经很高了,也有一个如何提升职业判断、进一步研究职业判断新任务的问题。具体来讲,有四个方面:

  ——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变化,可能影响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制度的变化与经济业务实质的变化不是一回事,但是制度的变化,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业务的实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立法者、监管者、市场交易人士对经济生活的认识。以前,在金融工具的设计方面,我们延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浪潮,开放、创新、减少监管,成为一个主流,相应地,经济活动的创新就成为常态。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大家认识到,经济需要监管,金融更需要监管,金融风险需要控制,所以出台了很多新的法律法规。新法律法规对经济交易有限制,有鼓励,也有融合,如金融混业经营的问题,资产负债比例的问题,公司重组、反垄断的问题等,所有这些制度的变化,都可能影响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而影响会计师对风险的评估,对交易权利和义务的划分等。

  ——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给传统的交易模式带来巨大变化。网络交易、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带来的是商品交接方式的变化、货币支付方式的变化,最终体现为收入确认的变化。特别是在涉及第三方支付的情况下,是否确认收入,在什么时点上确认收入,都将面临新的问题。

  ——新业态企业的资产要素可能与传统企业相比有很大不同。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带来一个重大的企业生态的变化,这就是“轻资产”。现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资产规模要比传统企业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它的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对于传统企业,如果数年亏损,我们往往理解为是不可持续的,可能要改变持续经营假设。可是今天,一些企业连续亏损,但仍能受到风投资本的追捧,会计师们如何认定这些亏损公司的可持续性?这些都是新业态给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的新任务。

  ——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治理方式。比如人力资本,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在公司治理以及利润分配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将人力资本体现到资产负债表中,如何解决股权结构与决策机制安排之间的分离,也成为新的问题。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因其出色的战略眼光、运营能力给企业带来巨大增值和未来发展潜力,因而获得对企业超出股权比例的较高的控制权。会计师在执业中如何看待这样的管理架构,这样的管理架构一旦出现变化,对企业未来盈利预期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等等,也是职业判断遇到的新问题。

  因此,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会计职业判断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准则国际趋同——

  职业判断面临新的任务

  

  国际趋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根本特征。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监管标准、培训标准,都在寻求国际趋同。所谓向国际标准趋同,就是从规则导向、条文导向,向原则导向趋同,向目标导向趋同,向实质重于形式趋同,向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趋同。

  规则导向有一个特点,就是“照葫芦画瓢”。但会计作为一个职业,它的本质就决定了不能满足于“照葫芦画瓢”,什么时候会计师“照葫芦画瓢”,这个行业的价值就没有了。

  随着会计、审计标准的国际趋同,随着向原则导向、目标导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趋同,就意味着会计师们的职业判断,在会计审计报告的形成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即使是那些在趋同之前就采用过原则导向模型的国家或地区,同样也存在如何把原则导向贯彻到底的问题。美国有一位会计师曾批评说,随着培训课程的模块化、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会计师们的专业训练越来越薄弱了,越来越把会计作为一种技术来培训了,没有接受过会计专业系统教育的人,也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来做会计。然而,没有职业精神的培养,没有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这些会计师们是有风险的。

  

  强监管——

  职业判断面临更大的责任

  

  在过去十年里,会计职业最大的变化,一是趋同,二是监管。监管变得越来越多了,这不仅是两岸四地,也是世界会计职业的共同现象。

  会计职业需要监管,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会计师的工作存在重大的信息不对称。会计师行业是专家行业,会计师执业所运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是外部非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会计师的服务对象对会计审计专业的了解,要比会计师少很多。因此,判断会计审计质量的发言权在会计师手上。这种信息不对称决定了要保证执业质量,就需要对这个职业进行监管。

  二是会计审计服务的外部性。当会计师签订一份合同,向客户提供审计报告的时候,实际上受益的人不仅是这个客户,还有社会公众。客户有多少股东,就有多少受益者。如果把一个证券公司看作是一个大规模社会化的市场的话,那么受益者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对于这样一个带有巨大外部性的职业,当然需要监管。

  当然,监管不等于矫枉过正。监管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第一,监管者应该对被监管者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第二,被监管者不能因为受到监管,就放弃了职业判断的权利。当监管加强的时候,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责任增大了、风险增加了、要求提高了。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