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留在公司有多难?

发布时间:2014-11-14点击率:434

 回头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正这样被工作绑架着?也许你就是其中一员。

  然而,艾尔斯想当然地“认为”并没有成真,而她“担心”的事也没有发生。于是,她开始反思这种公私不分的超负荷工作生活。把工作留在公司,并不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开脱理由,相反,真正要做到这点,需要有很强的时间管理和工作能力。

  

  谁没把工作带回家过

  

  现在是晚上10点,我脑子里依然满满的都是工作:想着我要怎么改文章以及反思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妥。

  虽然老公和我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我的思绪却飘在半公里外——类似的情况已经持续数月。细数起来,在过去的每一份工作里,我都是如此:无法在工作时间里完成全部工作。是的,我是个工作狂,喜欢大脑能量迸发,并在一天内吸纳尽可能多的信息。我天真地认为,这样的工作节奏会让我变得更出色、更加与众不同,但是我错了。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不停地工作,直到身心俱疲,压力无以复加。而且坚信,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只有这样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我的工作一直都在身边,在触手可及的手机和电脑里。对于工作相关事情,我总是保持第一时间回复。因为我总在想:如果别人有急事找我,而我恰好没带手机,于是被误解为不想干活,那他们就再也不会找我了。所以,为了不被炒鱿鱼,我就必须以最快速度回复。

  这个逻辑看起来滴水不漏,但如果往深里一想,就会发现破绽。老板真的会因为我在非工作时间回复不及时,而炒我鱿鱼吗?答案是否定的。相比于我们每天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邮件的热血情结,老板们清楚地知道连轴转对谁都没有好处。

  为了帮助员工提高效率,谷歌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只有31%的员工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也就意味着有69%的人会带着工作回家。实际上,真实数字应该远不止69%——许多人都无法分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谷歌都柏林分部实行一项名为“Google Goes Dark”的策略:所有员工都必须将工作设备留在公司,并且保持关闭状态。该做法的目的是,敦促员工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透支不是一个好办法

  

  你从不请病假,没有假期,随时待命。你每周工作70个小时,并坚信一切努力都会有回报。然而,工作时间与生产力成正比,只是一场错觉。

  《经济学人》杂志曾报道过一份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表明越是高效率的员工,在办公室待的时间越短。同时,生活骇客网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最有效率的工作时长为30小时。

  美国人好像从不休假,每年平均每位员工浪费的假期约9.2天,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只有6.2天。经合组织的“优越生活”指数显示:经合组织的员工平均工作时长为每年1776小时,每天62%的时间(大约15小时)用于私人生活(吃饭睡觉)和休闲(聚会、陪家人、玩游戏、看电视)。如果除去8小时睡眠,大约只有7小时用于吃饭和个人休闲娱乐,再加上一些没有报酬的劳动,比如上下班的通勤等等。一句话,时间还真是不怎么够用。

  身体需要不断修复再生,我们每天都需要时间来工作—休息—重新整理。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人们每天从警觉状态切换到精疲力尽的循环为90分钟,而我们却试图跟自己开玩笑,用咖啡提神或者单纯忽略身体发出的疲惫讯号。但最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疲惫感会追上你,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坏的影响。换句话说,每当自我欺骗的时候,其实是在增加透支的可能性。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